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农业入世后需要充分讨论的两件大事 | |
作者:李昌平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1009 更新时间:2007/1/23 10:29:13 文章录入:SwordMaster 责任编辑:SwordMaster | |
|
|
加入WTO以来,农业领域有两件大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讨论。一件事是大豆加工企业被外资收购,对东北大豆农民的影响;另一件事是大批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农业组织在国内大办农业园区,可能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既有的海外市场带来的影响。对这两件事情的认识,可能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农业开放政策和农业发展道路、甚至中国转型的大局。 我国的大豆加工产业正陷入外资全面接盘的境地,大型压榨企业只剩下一家未被外资兼并,据称,“2007年中国压榨行业将不会再有中国独资企业了”。 中国近几年来的大豆平均产量仅为1600万吨。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5/06作物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大豆消费总量将达到4232万吨,其中3250万吨用于压榨。 另据美国农业部的周度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7日,2006/07年度(始于2006年9月1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装船量为463万吨,比一周前增加了40万吨,高于2005年同期的427万吨。2006/07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的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741万吨,同比提高了45%。 另外一组数字与之形成鲜明对照: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同比2005年下降25%,总产下降18%。黑龙江省农民大豆种植微利,而农场种植大豆成本较高,约1.22元/斤,比2005年上涨0.08元。按照目前的大豆市场价格计算,农场种植户出售大豆将出现亏损。据黑龙江有关方面最新的调查说:2007年度的大豆种植面积还要下降10%以上。 黑龙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靠大豆收入维持生存。有这样一笔账,进口2000万吨,是市场需要的,但当超过2000万吨以上时,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有130万的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因为,100万吨大豆,按我国现在的单产水平需要856万亩耕地,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是6.6亩,所以多进口100万吨,就要多影响百万农民。那么是不是不种大豆就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呢?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不种大豆就很难种植其他作物。随着大豆进口的不断增长,已经迫使我国不少豆农将不断减少生产,生活难以为继。 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有国产大豆出油率不高或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但是,外国政府对本国大豆出口实行政策补贴,也是重要的原因,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高达190亿美元,相当于出口价格的30%。 对于大豆加工业“全盘西化”趋势和豆农的生产生活困境,国内有批评的声音。但农业部研究中心的权威人士对批评不以为然,理由是:“为什么工业能引进外资,农产品、加工业就不能引进外资?”,“我们的汽车工业那么多合资,国内汽车工业还是照样在发展?”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下一个外资接盘的产业就是奶制品或是小麦或是玉米或是大米。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大陆农业的传统优势,同类农产品价格比较,大陆农产品价格约占日本的二十七分之一、韩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台湾地区的二十分之一。加入WTO以来,大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很快,每年都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亚洲出口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8%。其中,出口额前两位的国家是:日本79.4亿美元;韩国28.6亿美元; 加入WTO以来,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日、韩、台湾地区农业组织的成员来中国大陆建农业园区,他们利用大陆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抢占大陆原有的海外农产品市场。可以预见,日、韩、台湾地区农业组织,将逐步成为大陆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 记者在台湾南部考察的时候,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台湾南部农民的稻米市场被美国的稻米抢占,台湾政府给农民5000元/年亩的补贴。台农拿到补贴后,到大陆以100-300元/年亩的价格拿到农地,组建“高科技”农业园区,再将在大陆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欧美市场。 现在,吸收境外农业组织在大陆办农业园区,是地方政府的政绩。相信境外农业组织在境内办农业园区还会有一个飞跃。对此,即使有再多的质疑,也无济于事。 在WTO框架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和公平竞争,其实是无稽之谈。而我国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帮助享受高额补贴的境外农业企业和组织“自由”抢占中国农民的农产品传统市场,面对这样的“自信”之举,底气何在? 在2005年底的香港世界贸易部长级会议前夕的“NGO”圆桌会议上,世界贸易总干事拉米先生和菲律宾农民团体有这样一段对话: 拉米:外资进入菲律宾,提高了你们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使农民成为了农业工人,增加了农民收入,这样不好吗? 菲律宾农民代表:拉米先生,我们的农民被逼破产后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农业工人,多数人涌入了城市。城市没有工作,仅香港就有7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菲律宾姐妹(保姆)。 拉米:这样不是很好吗? 在香港菲律宾保姆代表:我们要回家!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难道我们打算依靠财政养着数亿破产的小农吗? 难道我们真的要做菲律宾第二吗?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