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矿山地质环境:如何重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1332  更新时间:2012/1/4 10:06:20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11月26日,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在盛装中揭碑开园,这个全国采选规模最大的黄金矿山将成为集生产经营、休闲旅游等多个功能于一身的国家公园,向人们开放。建设矿山公园是许多大型矿产开发企业为矿山走出的一条新路,其目的之一是保护矿山环境。
  矿山开发对环境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生活在矿区周边的人们更有体会,来自这些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更关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2011年全国人代会上,有多份建议涉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这些建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列为2011年重点处理建议,交由国土资源部主办,并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督办。
  资源开采留下“后痛”
  停在路边的拖拉机瞬间消失,饲养有几千吨鱼的池塘一夜间鱼走水枯……这些“离奇”故事是发生在湖南邵阳县的真实事件,罪魁祸首是当地大量开采石膏矿掏空了地下造成的地表塌陷。类似因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并不鲜见。
  据了解,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矿山地质灾害、矿区环境污染、矿山土地与生态破坏。我国采矿历史悠久,为满足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
  数据显示,全国矿山平均每年要排放超过47亿吨废水,产生出411.4亿吨固体废弃物。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各类矿山累计破坏土地面积达386.8万公顷。
  全国采矿业累计引发各类地质灾害2193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5.3亿元。我国井下开采的矿山约占总开采矿山的70%以上,采空区地面塌陷是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沉陷),矿山地质灾害中20%以上为地面塌陷。此外,崩塌、滑坡、泥石流也是我国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危害尤为明显。“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矿区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在接受《中国人大》记者采访时表示。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长期矿产资源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粗放式开发利用造成的,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国挑起了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重担,并且,这个担子短期内不会减轻,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将继续。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39亿吨,铁石矿13亿吨,铝土矿4300万吨。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开发与保护、治理必须并行。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太多,治理难度大,治理任务艰巨。”陶庆法对本刊记者坦言。
  还老账,不欠新账
  与其他环境问题一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首先必须明确“谁治理”的问题。“新建包括改建和扩建矿山、责任主体明确的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由责任人承担保护和治理恢复工作。历史遗留的或者责任人灭失的矿山,主要由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引导,推进治理恢复工作。”陶庆法告诉本刊记者,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为政府和企业,区分矿山落实责任,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存在一些闭坑矿山、废弃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等治理责任主体已灭失或不明。
  说到落实责任,就不能不提于2009年颁布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其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该规定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四项基本制度,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调查评价和规划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
  “其中,缴纳保证金、编制治理方案和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三项制度,是对企业的约束,是落实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重要机制,也是政府监督管理的抓手。调查评价和规划制度,是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要求,调查评价是摸清情况,规划是工作部署和安排,其目的是逐步解决矿山地质环境老问题。”陶庆法解释说。
  陶庆法也实事求是地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我国矿山数量多且分布广,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必须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分期分批地进行。他表示,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全国矿山资源规划中所确定的7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为重点,统筹考虑严重影响到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实施、矿山公园建设的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国家政策、治理成效等实时进行调整,确定矿山治理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他还认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该使治理后具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此,他提倡在矿山遗址上建设矿山公园,“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国家地质环境治理的示范工程,可以以点带面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这一观点也得到来自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的全国人大代表孟凌斌的赞同,“矿山公园能够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业遗迹保护、矿业文化传承很好的结合,同时促进矿业旅游和地区经济发展。”他告诉本刊记者,抚顺正在规划建设矿山公园。
  资金、技术是两大核心难题
  “石膏采空区治理工程相当复杂,技术性非常强,资金需求非常大。”全国人大代表姜仕告诉本刊记者,资金缺口是矿山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在今年人代会上领衔提交了《尽快加大力度治理湖南省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的建议》。姜仕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湖南邵东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采石膏,陆续有34个矿山建成投产,目前县政府关闭了所有石膏矿,但留下的1.05平方公里采空区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当地政府先后共投入7259.2万元对采空区进行治理,但由于“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治理工程已无法按计划实施下去”。
  来自“煤都”抚顺的孟凌斌代表,会同其他全国人大代表曾专门就抚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做了调研,并形成《关于尽快确定抚顺市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的建议》提交2011年全国人代会。他也对记者表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方财政压力很大。
  据陶庆法介绍,中央财政从2001年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并逐年从中央和地方所得的探矿权与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中增加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的额度。
  “多渠道资金投入,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对于如何破解资金难题,陶庆法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也需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企业从利润中拿出更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周边区域的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建设用地,复耕经验收后,可以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范围,优先安排增减挂钩指标。”“各商业银行开发适合灾害治理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孟凌斌也建议从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
  相比于资金,关系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和效果的科学技术是更大难题。“要派出国家级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姜仕代表在建议中呼吁国家对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治理给予技术支持。孟凌斌代表通过调研也发现,技术是地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另一瓶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标准缺乏。”陶庆法告诉本刊记者,提升保护和恢复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这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性很强,并且,由于矿山开采方式、开采矿种以及地质环境条件不同,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技术需求也各异。比如,井下开采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可以减轻地表沉陷,湿法地下采矿则应运用溶浸采矿工艺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对此,陶庆法强调,“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保护和治理的科技水平。”他进一步表示,要通过加强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相关技术标准、矿山地质环境领域的科技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科学领域人才培养和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技术装备等方面建设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副主任翟勇对本刊记者说,“矿山开采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也是较多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国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综合利用的水平很低,特别是中、小矿山基本没有实行综合利用,这也根源于法律规范不完善。要真正解决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就必须从完善法治入手,首先完善法律规范;其次,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陶庆法也认为,下一步应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转变矿企“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据了解,我国计划到2015年将全面治理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3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