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1415  更新时间:2012/1/12 9:55:05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与2010年曾经出现的一个月实现装机5万千瓦的火热建设场面相比,2011年,酒泉风电基地出现了“零装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冷清,成为2011年我国风电产业的缩影。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2011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上表示,“十二五”初风电政策的出台,将影响中国风电的发展方向。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纵观国家政策,我国风电产业目前至少将面临两方面的竞争,这两种竞争预示着行业整合难以避免。
  风能资源竞争将转向低风速地区
  我国目前规划了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苏沿海、蒙东、蒙西、山东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经过“十一五”的跑马圈风,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国有风电企业对八大风资源区已经瓜分殆尽,陆上风资源渐趋紧俏。
  业内一些人士认为,风能资源上限的到来也在压缩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最新测算,中国风电的潜在开发量在2亿千瓦左右。中国2020年风电规划装机目标为1.5亿千瓦,截至201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万千瓦。这意味着,如果按照2020年规划装机目标推算,未来10年,风电的年均新增长装机容量仅为1000万千瓦。这远低于2010年16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比照上述数据来看,风电行业增长空间有限。因此,风电产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等风电权威人士表示,在风电发展方面,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改“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模式为“集中+分散”的方式,发展低风速风场,并鼓励分散接入电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则表示,低风速风场开发目前尚处于萌芽状态,但随着陆上优质风资源圈占完毕,海上风资源竞争愈加激烈,未来各大电力集团必然会将目光投向低风速风场,这将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既然优势风能资源各有所属,潜力有限,记者了解到,众多企业已转向华南、西南等资源等级较低的地区开发。在“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等国内风电开发龙头企业均表示,未来5年,风电场投资的热点将从目前的陆上风电大基地转向海上风电和内陆中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
  一些运营商已经在低风速发电上有了进展。2011年底,国电龙源电力在安徽滁州建设的国内首个低风速风电项目来安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整个项目总投资额30亿元,分四期建设,共装1.5兆瓦风电机组132台,总规模19.8万千瓦。国电集团在福建云霄县青径风电场项目获立项核准和风力开发权,也将建设低风速示范项目。除国电系外,华电在湖南郴州地区也开始投资低风速风场。
  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且均接近电网负荷较大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中,将有2000万千瓦的份额属于低风速风电开发。
  对低风速风电的开发,风机制造商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合理而有效地开发低风速风能,将平衡现有风电发展格局,有助于行业健康理性发展。”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表示。“华锐风电目前已具备开发研制符合国内各风况风电机组的技术储备,将对低风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风电设备竞争转向高技术领域
  风电装机的变化,势必传导到风电设备制造业。鉴于“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的装机只有1100万千瓦,远远低于2010年的新增装机,业内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业将在持续的低价压力和国内装机增速的放缓中,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而此后的竞争,将由目前的价格战转向高技术领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缓解了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也预示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施鹏飞认为,按今后每年平均15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计算,仅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两家企业产量就超过1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其他几十家要竞争剩余的500万千瓦。
  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逾80家风机整机厂商总产能已经超过4000万千瓦,价格竞争残酷,风机报价从前两年每千瓦八、九千元跌至近期的3500元人民币,已降至部分企业的成本底线,一些企业不得不限产。记者在酒泉风电设备产业园看到,这里有的企业已经停产。而在宁夏,风电制造企业订单也锐减。2011年前11个月,宁夏生产风机1381兆瓦,同比下降24%,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下降37%。
  分析人士预计,风机制造企业除了要为利润空间缩小伤脑筋外,还要面对国内对风机技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竞争将是很残酷的。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国内监管逐步完善,风电行业竞争将不再仅限于价格比拼的低级竞争之上。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认为,风电产业的规范发展是必然的,那种靠杀价来竞争的时期行将结束,技术质量难以达标的企业也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国家提高了技术门槛,加上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对于风机品质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对媒体表示,对于风机制造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技术领先、自主创新以及优质服务的竞争,华锐风电目前已具备开发研制符合国内各风况风电机组的技术储备。
  记者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在2011年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等都马不停蹄地在全球各大洲建立子公司,并与国内外项目开发商合作拿海外项目以提供风电机组。华锐在南美、南非和欧洲都获得供应项目,金风则在六大洲皆有斩获。
  不过,记者了解到,寄希望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风机制造企业,面临诸多瓶颈,目前在海外项目的量都还不大。虽然包括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等国内大厂都急于跨出国门,但受累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风电厂商的海外订单成长料有限,加之国外融资瓶颈的掣肘和传统大厂如Vestas和通用电气的围堵,出海之路并无坦途。
  即就是在国内,国外风机制造企业“狼来了”已成现实。2011年6月下旬,德国西门子公司赢得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第一份订单,为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项目提供21台功率为2.3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机叶轮直径为101米。记者了解到,西门子公司是少数几个已在中国海上风电项目上拿到订单的跨国制造商,它的订单入账也意味着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的大门正在向全球企业敞开,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外企与内企的“擂台赛”已经擂响了战鼓。
  但是业内对中国风电产业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从2011年12月1日起,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显示了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媒体表示,目前风机产品市场的需求还远未饱和,国内风电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风电产业要到2013年左右才能真正迎来一轮黄金发展期。
  另外,在“十二五”规划的风电1亿千瓦的装机目标中,海上风电有500万千瓦的份额,而目前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才刚起步,市场潜力均十分巨大。但业内人士同时提醒,陆上风电发展中的问题,不可在海上风电中重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