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二五”规划框定行业高度 船舶产业集中度或加速提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社  点击数514  更新时间:2012/3/9 8:33:49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年度十大新闻

  1.《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2011年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战略,从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四个方面确立了发展目标,为逆水行舟中的船舶工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规划》对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分析全面深刻,切中要害。面对国际船市有效需求不足,科技实力、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将成为竞争的更主要因素。《规划》指出“十二五”船舶工业若干具体目标:形成50个以上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

  2.我国首艘航母平台出海试验

  2011年8月10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瓦良格”号基本完成改装下水试航,体现我国国防科技水平的上升,也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首次海试结束后,“瓦良格”号经过进一步改造,分别在2011年11月和12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海试。有关军方消息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

  从2005年开始改造,到2011年改造完成,中国首艘航母平台的诞生历经六年时间。其成功改造是在中国造船技术的积累以及国家充足的资金基础上实现的。

  3.蛟龙号成功进行5000米级海试

  2011年7月28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蛟龙号”5000米海试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深海活动能力可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载人深潜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为我国海洋战略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目前海洋石油和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3000米到4500米的海底。这是各国潜水器工作水深集中在5000米以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探索深海科学奥秘,还是开发海洋战略资源,都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4.工信部109项船舶行业新标准实施

  2011年10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一批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包括109项船舶工业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船企更好地满足国际、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增强竞争力。

  这些标准中有44项标准将代替原有标准,65项标准为新制定标准,103项为推荐标准,6项为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覆盖船舶设计、船舶焊接工艺、船舶涂装工艺、船舶下水、船配产品等多方面,对造船企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船东对新造船舶的需求大幅下降,而且要求日益升高。造船企业因船东“挑剔”而无法交船事件时有发生。新标准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船舶建造质量,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5.我国首座3000米水深钻井平台交付使用

  2011年5月23日,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该平台的建成交付,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对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洋石油981”号总造价近60亿元,最大作业水深305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为抗击海上飓风和各种复杂波流的影响,平台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DP-Ⅲ全动力定位设备,配置一个半钻井系统和先进的卫星导航及定位系统,确保平台的全天候作业。

  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此前我国只具备水深300米以内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能力。

  6.我国LNG船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2011年1月15日,中船集团公司举行了美国埃克森美孚/日本商船三井中国LNG(液化天然气)造船项目中标签约庆祝仪式。根据协议,中船集团公司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将为日本商船三井建造4艘17.2万立方米低速柴油机加再液化装置推进LNG船。这是中国建造的LNG船首次获得国外船东订单,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

  LNG船是液化天然气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和重大装备,为业界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被喻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此前,韩国船企几乎垄断着国际LNG船市,以它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也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一块心病。

  随着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LNG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在增长,成为全球发展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因此LNG船也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7.“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正式出台

  2011年1月4日,“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在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AC)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共同举办的标准造船合同研讨会上正式发布。在欧美日等规则标准强势盛行的造船航运业,“上海格式”首次赢得了中国的话语权。

  2007年底,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活动中心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标准造船合同研究小组”,“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研究、起草由此启动。历经3年,10次修改,“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在广泛征求国内航运公司、造船企业、法律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终于修成“正果”,其权威性、可操作性并不逊于全球最大的船东组织BIMCO合同版本,被称为是“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造船合同。

  长期以来,我国造船界一直沿用传统的通用造船合同。截至目前,共有近700艘在国内船厂建造的船舶采用传统造船合同长达30年。

  8.2011船舶交易价格指数(SSPI)发布

  2011年船舶交易价格指数先后于3月12日、9月28日、12月27日由浙江(舟山)船舶交易所、上海航运所、大连航交所发布。这对规范国内船舶买卖行为、凸显中国在船舶买卖市场上的话语权、强化航运软实力有积极意义。

  舟山船舶交易价格指数是首个反映国内船舶交易价格波动趋势的“中国船舶交易价格指数”,勾勒出国内船舶交易价格的波动和走向。上海船舶价格指数基本涵盖全球船舶交易市场和各主流船型,填补了我国船舶价格评估和系列船价指数的多个空白。

  在船舶定价上,由英国克拉克松等西方机构编制的船舶价格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2011年船舶交易价格指数的发布,有助于增强我国在船舶定价上的话语权。

  9.中船协搭建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对外平台

  2011年4月8日,国内10家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企业一致同意授权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搭建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对外平台,与国外柴油机许可方就外国造机企业违反E.A.条款(区域外销授权条款)向中国销售柴油机事宜进行交涉。该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维护我国造机企业权益,保障我国船舶工业健康发展。

  中船协会分别于2011年9月6日和10月19日代表国内造机企业与曼柴油机和透平集团公司、瓦锡兰瑞士公司签署了相关谅解备忘录,标志中国造机企业维权行动取得初步成果。

  近年来,国外企业不遵守E.A.条款,凭借规模优势,大打低价牌,将大量柴油机销往中国船厂,给我国造机企业带来严重冲击。中船协会长张广钦表示,如果国内造机企业垮了,我国造船企业将失去在柴油机定价和交货周期上的话语权,最终受伤的是整个船舶工业。

  10.“十二五”计划实现拆船总量500万~600万轻吨

  2011年11月29日,中国拆船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传出喜讯,根据《拆船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十二五”中国拆船业将力争实现拆解废船总量500万~600万轻吨。

  草案指出,中国将加强拆船业立法建设,规范废船流向,实行定点拆解,杜绝非法拆船;实施绿色战略,开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拆船品牌建设;积极宣传,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利于拆船业发展的平台和网络体系;加快行业劳动岗位体系建设和培训步伐,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国内外废船拆解循环利用,提高废船资源供给能力和高值利用水平。

  船舶拆解业与船舶建造业、船舶航运业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船舶航运业的运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海洋和水域环境,有利于船舶运输安全,有利于船舶物资的循环再利用。

  年度焦点企业

  1.长盛不衰:中船重工

  2011年国际船舶市场再次陷入低迷,中船重工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作为龙头老大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完成经济总量和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14%以上,并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不俗:“蛟龙号”深海载人潜器成功下潜5188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大级别的38万吨矿砂船(VLOC)顺利交船,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机研制成功……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榜上有名,以营业收入210亿美元列第462位,成为我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船舶企业。

  2.放眼高端:中船工业

  作为中国两大国有船厂之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旗舰级企业,在多个经营领域快速发展,以创新做强的理念,为助推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造船大国而不懈努力。2011年,中船工业在创新领域有不俗表现:其旗下外高桥船厂建成我国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沪东中华实现LNG船出口零突破、龙穴造船厂建造国内首艘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去年12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入选2011年度具价值管理榜样。

  3.与时俱进:江苏扬子江

  近年来,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着力研发新船型,从4800TUE集装箱船到万箱级集装箱船,船舶各项性能指标及能效指数均达到或优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最新规范要求。航运市场不景气时,船东对船舶的性能要求、环保要求均有所提高,更注重船舶的经济性。江苏扬子江在船舶设计阶段就要一切从船东运营角度出发,将最新的国际规范标准及即将生效的规范要求纳入船型优化及各项性能指标优化的范畴,在处于低谷期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4.异军突起:熔盛重工

  熔盛重工在“缺订单、缺资金”的市场环境下逆流而上,连连斩获多笔新船订单,去年12月获得10+10艘苏伊士型油轮新订单后,已令2011年获得新船建造订单达到40余艘,总金额达20多亿美元,成为低迷造船市场的一抹亮色。业内人士指出,熔盛重工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挤出效应”,使得船东与投资机构向其靠拢而放弃经营业绩不佳的船企,从而加剧行业两极分化的局面。但熔盛爆发式的光辉业绩能否长久维持?一些业内人士仍抱持观望态度。

  5.轰然倒塌:恒富船业

  2011年10月,“造船大佬”恒富船业的轰然倒下震动了整个行业。公开信息称,受全球金融危机和行业周期波动,以及扩张过快、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恒富船业、蓝天造船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逐步陷入停产状态。当地政府介入,试图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重组。不料,从2011年5月开始,国际船运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船舶制造业陷入历史低谷,重组未获成功。2011年中小船厂濒临倒闭的消息频传。造船业的萧条,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产能过剩。几年前的“牛市”中,中小船厂疯狂扩张,如今却变得难以收拾。

  年度风云人物

  “重组”领跑者:谭作钧

  中国船舶工业进入整合时代,2015年,中国前十大船厂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0%。在船厂兼并重组的大潮中,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谭作钧扮演着一个领跑者的角色,探索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

  谭作钧表示,希望推动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造船技术的领先者,同时,他呼吁中国船厂多接海工船、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在谭作钧的掌舵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2011年完成了不俗的业绩:我国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国内首艘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的建造,LNG实现出口零突破。

  “奇迹”缔造者:张志熔

  在造船业备受金融危机冲击下,逆势高速行驶的“熔盛奇迹”背后,是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张志熔长袖善舞,以造房的方式造船。通过全面整合人力、金融、政府等资源,完成了对订单、资金难题的多面求解。其一,他以股权激励,下“血本”从国企挖来业内精英陈强任总裁,令熔盛重工迅速崛起;其二,熔盛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驾护航,避过了订单流失、负债过高等危机;其三,熔盛不仅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通过了项目审批,还在上市前夕获得江苏如皋市政府8.3亿元巨额补贴。

  “绿色”引领者:高峰

  2011年6月,中国顶尖船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宣布将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拆穿项目。通过将老旧船拆除的钢铁重新融化做成新船板,大船集团将能够真正实现对老旧船的循环利用。这一最新项目的市场营销正是由大船集团海洋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高峰领衔的。此次的新项目被众多船东视为中国传来的一个积极信号,其先进科技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鉴于将有更多船东会将低效船舶移出船队,未来的拆穿量必将继续增长,大船集团的新项目无疑将继续在世界航运市场上扩展其影响力。

  “深蓝”开拓者:徐芑南

  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潜水器可探测全球70%以上的海底,对勘探和开采海洋矿产资源意义重大。作为“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与潜水器结缘大半辈子。在2001年中国立项研发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时,66岁的徐芑南带病受命,出任总设计师。此后十年间,徐芑南带领七○二所科研人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最终描绘出了一条中国深海“蛟龙”,实现了中国多年来的“深蓝”梦想。

  年度技术创新

  1.我国首台自主品牌高性能船用中速柴油机获认证

  2011年11月29日,由中船重工柴油机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船用中速柴油机———6CS21/32型机获得了中国船级社(CCS)产品设计认可证书。该型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船用柴油机创新平台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该型机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以及先进的发动机运行管理技术,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Ⅱ标准要求,批量生产后其国产化率将不低于90%。

  2.全球首制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交付

  “海洋石油708”号是全球首艘具备起重、勘探和钻井三种功能的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作为我国深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综合配套项目之一,“海洋石油708”的完工交付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深海勘探装备领域的国内空白,在南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上将起到重要作用。“海洋石油708”作业水深为3000米,钻孔深度可达海底以下600米,同时带有升沉补偿功能和海底基板设计钻机,可补偿距离为4.5米,并可在3000米水深实施深水随钻取样,该项技术为国内独有。

  3.首艘国产海油工程船“海洋石油202”交付

  首艘国产海油工程大型起重铺管船“海洋石油202”在长兴基地交船。该船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铺管工程船舶完全自主研制的空白。铺管船是海上石油开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海工铺管设备。“海洋石油202”主要用于浅海海域海底管线铺设和起重作业,铺管作业水深可达300米,甲板堆管能力达5000吨,设计铺管能力为每天3公里。作为海油工程领域最尖端船型,“海洋石油202”具备强大的起重能力。此前只有荷兰、美国、韩国能够建造。

  4.国产最大口径输油臂填补国内空白

  大连港机械公司自行研制的DN500型输油臂快速连接器和紧急脱离装置成功通过各项测试,填补国内空白,并全部实现国产化,一举改变了多年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其制造成本仅为进口的三分之一。DN500型输油臂是目前国内最大口径输油臂。在船舶作业突发火灾或船舶遇到风浪出现漂移等特殊情况下,紧急脱离装置能使输油臂和船舶及时脱离,确保码头、设备、船舶和人员安全。快速连接器采用液压快速连接输油臂和船舶管道,彻底改变了过去靠人工连接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5.我国首套船舶外形实时自动化测量系统研发成功

  苏北航务管理处和国家海洋局合作完成的“船舶外形实时自动化测量系统”填补了我国对船舶航行中外形实时自动测量的空白。该系统利用激光扫描、声纳、光电传感器等新技术,实现船舶在正常航行中对船长、船宽、吃水深度、干舷高度的逐段扫描。由扫描数据组成船舶断面的外形,再通过船舶运行中的位移,最终合成为整个船舶的外形等综合数据的自动测量,并自动快速准确提取船舶的长、宽、型深等多种信息。

  6.我国首个船底防污漆技术获国际认证

  大连裕祥科技集团与中科院共同研发的船底防污漆技术及产品在国内率先拿到“世界通行证”,不但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认证,还通过了最严格的挪威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等国际认证。这将一改国内造船领域船底防污漆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船舶底部长期泡在海水中,因此船底防污漆关键技术一直是防腐技术中的“制高点”。一般远洋船舶的国外船底防腐漆需要一年一刷,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船底防腐漆具有优良的品质,可达到两至三年一刷,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大大提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