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躺着中枪的“皮革酸奶”有没有?
作者:古月三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6  更新时间:2012/4/11 15:57:24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破皮鞋做明胶加进果冻和老酸奶”的相关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果冻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大品牌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的情况。(4月11日《新京报》)
   4月9日,微博上盛传着一则堪称恐怖的消息:身份认证为经济观察记者的朱文强,于凌晨一时发微博称:“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了,问为什么,他比喻说,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里了”;中午十一时左右,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发出了相似内容:“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这样一则语焉不详,但是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短短一日就转发数以万计,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宁可信其有”,甚至还有人从技术角度做了详细说明:“老酸奶和果冻都是粘稠成型,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这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堆里面的破烂皮革做出来的。食用明胶是合法的添加剂,但是价格昂贵,于是一些不良商家就采用工业明胶代替。”尽管两位当事人人已经于当日将微博删除,相关的专家也“及时”的站出来“辟谣”了,说食用明胶不过是用动物的骨头和皮等制成,是一种蛋白质,让民众不必因咽废食。但是民众们已经对老酸奶和果冻产生了信任危机,身边“以后再也不买这些东西”的声音不绝于耳。
   其实民众之所以这般“宁可信其有”,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明胶”。在街头吃一碗酸辣粉,若觉得吃起来像皮筋,里面就是添加了劣质的明胶,甚至有人说吃三碗这样的米粉,就好像吃了一个塑料袋。而且具体的数据显示,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传言”:我国仅有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合格明胶,去年的数量大概在5万吨左右。而更让笔者揪心的是,这些合格的明胶多数是供应国外的市场了,这样就形成了国内每年合格明胶缺口1万吨的尴尬局面。合格的缺位了,自然是会用不合格的替补。
   在这样一个食品安全无保障的土壤上,老百姓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作为“高危领域”乳品行业,一直以来的形象都不佳,即使这样躺着也是会中枪的,那么就不要去埋怨民众们“因咽废食”了。笔者认为,现在专家跳出来说的话,民众自然是半信半疑的,既然是央视老大爆的料,无论真假,都应该由其出面证实或者证伪,是不是真的做过相关的调查?老酸奶以及果冻的制作真相到底是什么?若没有问题,民众自然安心,若有问题,那么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若做过这样的调查,为何没有及时曝光,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甚至在3.15的晚会上都“按压”下来了,到底是有什么样“可怕”的内幕?若没做过这样的调查,那央视老大能够允许这样的谣言一直存在吗?是不是理应及时辟谣,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将真相公之于众呢?
   想让民众重新对食品安全建立起信任,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严打问题食品,构筑牢固防线,才是治理谣言的治本之策。倘若一直这样一次一次出来“辟谣”,说一些有的没有的“专业术语”,就算躲得过第一波的袭击,还是会有第二波、第三波,永无休止的冲击能躲到何时?当然,这十几年的乳业乱象也不是一时能够理顺的,但是民众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相关行业也许一直在白白守舜中,“皮革酸奶”,有还是没有,清除谣言、公布真相刻不容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