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去年国民数字阅读增长38% 电子书读者超1亿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451  更新时间:2012/5/10 9:47:36  文章录入:user4  责任编辑:user4

CFP供图

  随着电脑、手机、各种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增长至38.6%,比2010年上升5.8个百分点。

  2011年4月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已达1.21亿人,5年人数增加了近3倍。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41.8%的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接受付费下载阅读。他们能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比2010年的3.45元略有增加。

  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88.2%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电子阅读已成消费热点,蕴含巨大消费潜力。但如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电子阅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软肋”。日前,由中国新闻网及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发起的“数字阅读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仅有三成读者对数字阅读表示满意。50.8%的读者对数字阅读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劣质书籍泛滥,质量参差不齐”。认为“阅读资源有限,类别少,更新慢”,“体验不好,缺乏精心排版设计”及“价格不亲民,收费不合理”的人,比例都超过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字阅读时,读者并非不愿付费,关键在于花钱能否买到自己需要的、好看的电子书。“数字阅读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不愿为数字阅读付费的比例为34.4%,愿意付费的比例为24.3%,41.3%的读者表示,付费与否关键取决于内容。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正版内容的缺乏一直被视为制约电子阅读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未来电子书阅读器的竞争就是内容的竞争。

  方正阿帕比执行总经理赫思佳,从事数字出版已有10年。她表示,现在看书还是以纸质书为主。“我想看的书大部分都找不到电子版,如果有电子版我肯定会看。”

  另外,如今不少读者反映,对电子书的“体验差”,即便是正版电子书也常常是“地摊脸”或“盗版范儿”。内容不完整、错别字多、图片显示错误、没版式或排版不美观、格式混乱等错误,在电子书中并不少见,令热衷数字阅读的用户直呼“不给力”。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说,由于商业力量的无序式介入,网络文学已露出沦为码字游戏的倾向。“千字2分钱,只有30万字以上才可以上架。为了维持网络文学付费阅读市场,月写10多万字是网络写手的生存底线。我认识一个本地的网络写手,每天要完成8000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早已不合时宜。网友大多根据点击率多少来选择阅读内容,猎奇的网络文学反而能高居榜首,十年磨一剑认真创作的作品却乏人问津。”

  林焱说,有些网络文学,可以用“垃圾”来形容,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还有所谓的“耽美小说”,会极大误导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数字阅读会趋向多元化、低俗化和片面化。

  如今,电子阅读已逐步发展成碎片化、快餐化的“微阅读”。地铁里、公交上、电梯里,人们通过手机报、微博、Twitter等短文文体获取零碎信息。但内容上缺乏深度和经典支撑的浅阅读和微阅读,难以满足高端用户需要。因此,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软实力、创造有更高价值的阅读,成为关键一环。

  不少人说,在数字化时代,深度阅读难以安身。但中文在线内容中心总经理于静认为,只要人们去获取结构完整的建设性知识的需求不消失,在数字出版的环境下,深度阅读就不会消失。用户需求会一直存在,并且会越来越强。

  有专家指出,书的核心永远是内容而不是载体,没有足够的资源,电子书再花哨,对用户而言都等于零。

  林焱表示,首先要解决的是,数字化内容思想贫乏、文字粗俗的问题。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网络作品的发表,也应该如纸质出版物的出版一样,需要选择、加工和提高。

  方正番薯网CEO赵舸认为,电子阅读内容匮乏,版权机制的缺失是原因之一。一方面,当前社会上盗版泛滥,《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95%的电子阅读用户从网上下载未授权作品;另一方面,作为内容商的传统出版商对数字出版有所保留,一些畅销的、有特色的内容资源很难进入电子阅读市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陆幸生指出,部分发达国家电子书发展较早,在他们的主导下已经出台一些成熟的国际标准。而国内电子书却纷繁复杂,仅数字化格式(包括XML、方正排版小样、PDF等)就让人眼花缭乱,给出版社的存储和转化带来麻烦,给多方业务的开展带来障碍,也不利于数字资源与国际接轨。

  “我们有很多优秀作品,为什么进入不了手机等平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机阅读基本都是免费阅读。即使是付费下载价格也很低,通常只有3元~5元,给出版单位和原作者的分配比例又很小。导致出版单位不愿把优质内容放到数字化平台上。

  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运营方应适度让利给内容制造者。运营方不能只考虑流量,应更多从社会文化建设和引导方面考虑问题,多一些社会担当。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引导,对于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