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8地楼市“微调”被默许 购房者忧心楼价反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地产  点击数699  更新时间:2012/6/5 9:11:34  文章录入:user8  责任编辑:user8

 

  难道房价又要反弹?

  -发改委张汉亚称房地产政策环境总体来说已在放松

  -5月楼市销量企稳,最后一周逾六成城市成交增长

  据媒体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3个地方政府尝试了楼市政策微调,内容分别涉及限购、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其中除5个城市因触及限购“红线”而被叫停外,其余28个城市均获得了默许。而近日,一则“降低首付”的消息将湖南推向了风口浪尖。5月31日,湖南省发改委紧急澄清,才令风波戛然而止。最新的消息是石家庄拟对限购政策进行微调;5月28日,重庆市放宽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入市资格、资金已有所放松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日前对媒体表示,很多城市出台了政策鼓励刚需,银行从4月开始再次推出8.5折的房贷利率,房地产政策环境总体来说已在放松。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楼市开始量价小幅齐升,这是否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楼市调控政策是否已经“见底”?

  有分析指出,在中央严控政策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在寻求突围。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而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寻求政策突破的动机却愈发明显。在此之前全国陆续有几十个城市放松房地产政策,其中多数都能顺利实施。比如之前的扬州新政,以及业内盛传的厦门限购微调。根据新政,多类此前禁购房产的人群有了再购房的资格。

  5月31日,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李义增表示,石市拟在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对包括限购在内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

  除了地方政府对政策的微调,在货币政策上的放松也值得关注。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公开表示:“为了‘保8’,在房地产这块必须要有所放松,也已经放松了。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八五折已经是优惠了。”

  对于买房人来说,出手买房的阻碍一为资格,二为资金。如今资金阀门放开,而“资格”则由各地政府的把握了。张汉亚坦承,很多城市出台了政策鼓励刚需。他认为,房地产政策环境总体来说已在放松。

  广州5月销量创16个月新高

  刚刚过去的5月,被业界形容为“红5月”,全国楼市成交量明显回升,多地超过了今年3月和4月份。

  据统计,广州楼市成交在5月“量价齐升”,广州全市网签成交一手住宅共计8927套,环比大增5成,同比增长近2成。而这也是过去的16个月中的销售量最高的月份,对比去年销量最高的1月份8867套成交量,仍高出60套。楼价方面,广州5月网签均价为12162元/平方米,环比上月均价11952元/平方米微涨1.8%,这是自4月份以来,广州房价连续第二月出现上涨。

  全国情况也类似。5月28日,最新报告显示,上周全国楼市成交延续上涨趋势,逾六成城市楼市成交周均同比皆有上升,几个城市同比涨幅超过50%。南京涨幅最大,达86.66%。

  包括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多地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也都出现上涨苗头。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数据,5月北京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0106万元,比4月均价上涨3.8%。

  观点

  限购不放松 房价回暖基础不存在

  虽然大范围的涨价势头尚未出现,但市场人士担心,在保增长氛围之下,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松绑”。而购房者也担心,房价会上涨。

  这种担忧促使许多持币观望的购房者出手。日前金沙洲楼盘金名都又再次上演“日光”,400套单位3小时内推出即售罄,两次“日光”,累计成交近900套,刷新了多年来广州楼市的五月成交纪录。

  “今年3-5月份是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群体撑起了广州楼市,接下来改善型需求能否成功接棒、继续支撑楼市的活跃行情将决定今年楼市走向的关键。”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表示,楼市要真正回暖,还须依靠改善型需求的支撑。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在楼市调控不会全面放松、限购依然将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房价回暖的基础几乎不存在。他表示,从已经出现微调楼市的城市所施行的措施来看,触及限购原则的全部被叫停。目前,还不存在让房价出现大幅反弹的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