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建设 | |
作者:范娟 文章来源:《中国标准化》 点击数823 更新时间:2005/10/8 17:32: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范娟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回顾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期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 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0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l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2001年,中央调整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后,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其中一项最重要工作,提出电子政务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并强调指出其重要意义在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二、推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旨在建设一个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将现有的和即将建设的各个政府网络和应用系统联结起来,统一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该工程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法律法规建设等几个方面。 1.网络建设 国家电子政务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是政府专网和应用系统,是现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三网合一,包括内网、专网、外网的互联互通。 专用网络:指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因为对于机密信息的交换,需要在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的专用网络上传输,所以要求保证绝对的安全性。 内部网:政府内部的办公网络,以局域网为主。政府内部和政府部门间一般的信息交换,其网络要求能够提供具有传统数据网络的性能优点(安全和QoS)和共享数据网络结构的优点(简单和低成本),能够提供远程访问、外部网和内部网的连接。 外部网:对于为公众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可公开的信息,可以利用政府网站等形式发布到Internet网上。 2.资源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是软硬件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必须跟进,否则是有路无车。 政府部门的信息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两类:来自公文系统的文档型信息和来自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经验总结结果是:以元数据管理和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为核心的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自上而下贯穿各行业行政部门,从元数据管理的角度,为行业的行政管理和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形式,通过元数据实现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检索和内容调用。元数据管理采用科学的分类编目管理结构,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从而达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目标。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在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层面上,基于XML和统一信息平台技术,实现不同系统的联合与互联。它覆盖了信息处理的整个流程(从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到信息管理、分析和共享),将多年来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延伸到数据分析、共享系统中,从信息中挖掘和提炼知识,为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3.应用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建设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根据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客户有四类,电子政务工程的应用建设,就是按照这四类应用展开的: 政府和公务员:利用Internet建立有效的行政办公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内容包括: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规划管理、电子人事。 政府和经济活动: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手段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化支持,包括:电子商务、工商、税务、金融、海关、法律等基础设施服务。 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政府间的信息交换有助于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可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使目前无法实现的信息共享交换、协同工作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政府和公民服务:利用公共网络为公民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卫生、医疗、教育、职业、法律、税务、金融等一系列的服务信息。 三、以标准化手段实现“电子”与“政务”的完美结合 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基础,必须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以标准化的手段实现“电子”与“政务”的完美结合。 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与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开放性相背离。从理论上说,电子技术使得政府的纵向管理能力通过虚拟的扁平化管理结构得以“无限”放大,这种巨大的驱动力将促使政务本身的标准化,以应对电子化的基本前提要求,同时有效率的规模运作也使得标准化成为可能和必然。从技术层面看,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实施标准,跨职能、跨地域的电子政务实施在技术上存在相当难度。建立相应标准将成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的建立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应首先启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推广。标准化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应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 同时,标准的研究制定应以开放的方式进行,积极调动各部门尤其是企业的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积极性,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政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形成全面、完整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而所有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又为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平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最终建立高效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体系。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