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土豆价格上演过山车 农产品如何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611  更新时间:2012/11/5 10:28:08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土豆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七分之一,从2009年0.5元一斤到2010年1元一斤,从2011年一斤0.3元左右,到2012年0.7元左右一斤,土豆价格在4年内上演了过山车。 

  多年来,部分农产品始终未能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除了在暴涨时打击炒作、在暴跌时给予扶持之外,专家建议更应该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保证农产品价格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上升,引导其远离暴涨暴跌的循环。 

  冷清的代办点 热闹的地头 

  9月26日,一场中雨从早晨一直下到了中午,雨后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更添凉意。在上秃亥乡东土城村宝马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收购代办点,三五辆拖拉机、三轮车已经等待代办员验货装袋。 

  “价格每天都在涨,就这也没货,不好收。”代办员二林说。 

  “好一点的早在地里就被收走了,剩下的就是耙地的时候又捡出来的,自己拉来卖。”开自家三轮车前来卖土豆的村民樊季平话里话外透出了丰收的喜悦。 

  “早就有东北的货主跟我们订上了货,订金也给了,可是今年的土豆不好收呀,价高货少。”装袋验货的二林脸上愁云不展。 

  “像这么小的土豆,去年根本就不收,今年就连这也不多。”从拖拉机的斗子里往编织袋里挑拣土豆的二林的媳妇说。 

  半个小时内,不断有薯农开着拖拉机前来卖土豆,但是量都不算大。“比起去年少多了,去年门口都排满了。”二林告诉记者,主动拉到收购点卖的,都是一些种植面积小的散户。“种个3亩、5亩的,人家没法上地头收,才拉到我这儿了。”二林对于自己完成薯商交给的代办任务缺乏信心。 

  因为下雨,武川县路边的农田里很少有耕作的农民。车行了20多公里后,被一排停在路边的重型卡车挡住了去路。 

  一位操着浓重天津口音的司机师傅说,司机们去地里买土豆,车停在路上把路堵了。前边的一块农田里,七八个人正扛着装满土豆的编织袋往回走。 

  “我们不准备大批地卖,想在窖里放一段时间再卖,按照以往的行情,过春节时和第二年春天,土豆的价格最高。”薯农杨小林说。 

  在地里捡土豆的杨小林媳妇,每天都关注着东土城土豆收购市场的价格。她注意到,最近10多天,土豆的收购价每天都在涨,从刚开始的4毛多钱,已经涨到了每斤6毛7分钱。 

  “我打算租个窖,放在窖里等一等再卖,反正今年种的也不多。”杨小林告诉记者,租窖储藏土豆,每袋土豆的储藏成本为2元钱,每袋100斤的土豆储藏后损耗五六斤的重量,到出手时,每袋100斤的土豆出仓成本在5元左右。如果储藏后土豆每斤上涨1毛至2毛钱,每袋土豆则多挣10元至20元,薯农们的收益自然也就更可观了。 

  “像我这样的小户不多,大户们收土豆的车直接开到地头,直接装车,土豆不出地头就被抢购了。”杨小林说。 

  薯农的薯经 

  武川县的大豆铺乡,是武川县土豆种植大区,也是该县土豆种植基地之一。 

  9月27日,记者经过一片田地看到,一辆大型拖拉机拉着一架5副铁犁在农田里狂奔,犁片掀起的土壤随着拖拉机的前进翻动,随之黄灿灿的土豆出土了。在拖拉机之后就是捡土豆的农民,男的每天300元工资,女的每天150元工资。 

  “经过去年的波动后,我也总结了经验教训,今年土豆种下后,我就着手联系销路,我们600多亩土豆都已经预定出去了。”这片土豆的承包者老常说。 

  2010年,老常返乡承包村里的土地种植土豆,经历了从2010年的“高价”到2011年的“滞销”,2012年老常种地变得更“胆小”了。去年他将其中的800亩地全部种了土豆,但是土豆滞销给他带来了销售压力,虽然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将手里的土豆全部卖了出去,但是因为价格低,只收回了种子钱和人工工资,化肥钱赔了进去。种地赔了钱,这让投资400多万元承包地及购买各种设施的老常认识到了“种地也要讲究学问”。 

  今年老常改变了前两年的做法,他种了600多亩土豆,而另外200亩地分别种植了小麦和莜麦等,以此来防御由于某一种农作物的市场价格波动而引发的风险。可今年的行情让他又看不懂了,各地的客商直接到地头拉土豆,土豆又变成了“金豆”。 

  “我种了20多亩土豆,今年还打了两个土豆储藏窖,每个窖租出去也能挣5000多块钱。”在自家地里忙着起土豆的张羊换说。 

  2011年,张羊换种了80亩土豆,但是因为行情不好,赔了点钱。今年他也转变了观念。“种土豆风险大,我少种点儿。我建土豆窖出租赔不了钱,我给别人起土豆也可以挣钱。”经历了去年的“薯贱伤农”,早在今年年初,张羊换就筹划好了全年的农事。 

  按照计划,张羊换在农闲时建了两口窖,出租共挣了1万元左右;近20多天给种植大户起土豆,每天挣300元左右,共收入6000多元;自家种植的20多亩土豆,出售后收入2万元左右。今年张羊换同样收入近4万元。 

  “我这4万来块钱挣得轻松,没有太大风险。”老张的算盘是,明年土豆窖还能用,还能挣钱。 

  农产品如何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毫无疑问,今年土豆价格回归的背后是种植面积的缩水。 

  据记者了解,武川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去年的70万亩减少了20万亩,耕地承包价格也从去年每亩水地200元,降到今年的每亩100元。 

  “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不复杂:价低伤农,必然会导致下一年该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孕育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之后吸引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又埋下了暴跌的祸根。 

  游资炒作固然是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的剧烈波动,给了游资以可乘之机。如果每年供应量保持基本稳定,游资也就失去了可以炒作的“题材”。因此治疗“暴涨暴跌症”,应把重心落在稳定供给量上。 

  专家建议: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应当在种植前后各个环节,注意收集田间地头、流通环节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然后通过权威的平台发布信息,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让农户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走势,引导其规避“追涨杀跌”,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并按照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其次,鼓励农民“抱团”建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一方面,专业合作社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较为充分的收集和处理,从而为种植决策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采集信息。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其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终端销售渠道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国家收储体系。目前我国只有针对稻谷、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制度,尚没有将绿豆、大蒜、土豆等小宗农产品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小宗农产品所占权重不大,但农产品的价格联动性比较强,小品种的涨跌也可能带动农产品整体变化。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将收储制度扩大到小宗农产品领域。事实上,由于小宗农产品总量并不大,稍作储备,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