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气候变化绿皮书:中国减排面临国际社会高预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368  更新时间:2012/11/22 10:27:31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正式发布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绿皮书指出,十一五之后,中国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9.1%,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约15亿吨。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当前社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使中国在谈判中无法超越现实,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减排目标。中国参与德班平台谈判面临满足国际社会高预期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约束的两难境地。

  德班平台谈判中满足国际社会高预期与避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约束形成两难境地。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排放总量在全球份额中不断攀升,以及拥有巨量的外汇储备这些事实被国际媒体放大,在部分国家的鼓动下,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多。这些要求并不顾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惯性、脱贫、改善民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刚性需求,也不考虑以上所分析的中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挑战和困难。满足部分国家对中国不切实际的减排预期,将可能成为阻碍中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参与德班平台谈判,中国面临两难处境,既面临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惯性的制约,也面临国际社会高预期产生的强大减排压力。德班平台谈判,中国将承担强大的外部压力。

  《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使用,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所以中国即便是在没有国际协议约束的情况下,也有意愿开展自愿性减排活动,中国通过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9.1%,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约15亿吨。中国一直积极和建设性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但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当前社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使中国在谈判中无法超越现实,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减排目标。这些挑战包括以下六方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待提升。中国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经济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4430美元(基于当年的汇率价格,下同),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非常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很大,201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美元,而农村居民为874美元,仅达到了前者的31%。此外,消除贫困依然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截至2010年底,中国农村地区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元(178美元)的贫困人口数量为2688万人。

  城市化导致排放快速增长。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31.9%增长到了2011年的51.27%,12年间增长了19.37个百分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成熟的工业经济体的城市化率至少要达到70%左右。按照目前每年大概1%的城市化率增长,中国也要在2030年左右才能完成城市化进程。据有关数据推算,城镇居民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1.8倍。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能源消费的增长。因此,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导致的收入差距将必然促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提高。

  工业化与转移排放。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处于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工业化进程中。201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了6.83亿吨,水泥产量达到了20.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50%左右。2011年出口占到了GDP总量的26%,其中大部分的中间加工品和消费品都运往了发达国家市场。在当前的统计规则下,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生产过程发生在中国境内,其碳排放量被完全归因于中国。有研究指出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导致的能源消费占当年能源总消费量的25.5%,承接了大量的转移排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情况还将继续不太可能改变。因此,在减排方面将长期面临巨大挑战。

  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难以调整。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于煤炭的依赖程度还很高。2011年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到了70%,超过了30%的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总能源消费总量的18%和5%,核能和包括水电在内的其他可再生能源仅占7.4%左右,远低于法国的39.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2.1%。煤炭目前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未来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发生改变。中国的资源禀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降低单位GDP能耗碳强度的能力。高技术的缺乏,包括能源技术专利,导致了新能源开发的投资和经营成本高。

  技术锁定效应导致的低效率。落后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是中国低能源效率和高强度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能源开发、供应和转换、传送和配置、工业生产和其他终端消费的技术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过时的技术在中国基础产业中还依然占据着相对较高的份额。由于高技术的缺乏以及大量的过时流程和技术的继续使用,中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单位高耗能产品的能耗水平要高于国际先进水平40%左右。由于中国正在能源、交通和建筑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低效率技术的使用将导致技术锁定效应,使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可能继续保持低效率的能源消费模式,这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构成了严峻挑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