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
作者:国家质检总局  文章来源:〈中国标准化〉  点击数830  更新时间:2005/10/8 17:33: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0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
国家质检总局
  2005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检工作,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强把关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检工作体系,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在全面做好质检各项工作过程中,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
  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拓宽质量工作内涵,实现“质量兴市”与建立质量社会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化行业振兴和质量兴企活动,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力争全国质量兴市活动市县达到450个,对口帮扶市县20个。
  推动名牌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完善名牌评价工作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名牌评价目录,加强名牌评价监督,确保名牌权威性和认可度。制定名牌扶持政策,促使中国名牌做大做强,加快创建国际名牌,提高名牌的市场竞争力。
  抓紧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质量评价准则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宏观质量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适时公布顾客满意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质量形势进行对比和分析。  加快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抓紧做好缺陷产品召回条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扩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类别,加快研究制定儿童玩具等缺陷产品的召回办法。完善产品质量责任担保制度,加快汽车“三包”制度的建立。继续完善设备监理工作,实施设备监理单位核准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二)提高从源头抓质量的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作用和规范社会管理作用。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激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标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幅度提高标准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工作,完成200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任务,抓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提高传统产业标准水平,加大资源节约型国家标准的推行力度,突出抓好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强制推行工作。抓好高新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标准支持平台。围绕安全生产,制修订一批急需的国家标准;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
  加强量值传递体系建设,夯实技术保障基础,进一步规范计量基、标准量传溯源建设,积极参加国际物理、化学量关键比对。在完成好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大型流量计量系统首检基础上,继续对重点天然气工程大型流量计量系统实施首检,组织对石油储备库大型储罐计量标定。加强新的检测、检定技术研究。强化计量监督,加强强制检定工作,培育计量市场,提供校准服务,切实加强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定量产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监管。
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国家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巩固强制性产品认证成果,组织对列入第一批目录内产品执法检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制度。积极开展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玩具、食品包装、加工设备及储运销售设施的强制性认证。大力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积极开拓认证新领域,开展玩具产品、体育服务认证以及文教、交通、环保产品等的认证。建立科学的认证监管制度制定认证评级分等标准,完善认证市场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认证人员管理,确保认证认可工作质量。 
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准人工作。完成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食品发证工作,全面启动茶叶、挂面等13类食品市场准人,加大小麦粉等5类食品无证查处力度。加大对未获证企业的帮扶,促使企业尽快完备生产条件。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将食品、装饰装修材料、农资等3大类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强化跟踪抽查,加大后处理。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严格危险化学品、人造板、眼镜等发证标准,严把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的许可关。加大农资、建材等产品及东北、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品的免检力度。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现场查验力度,提高进出口产品问题检出率,决不放过任何有问题商品。对严重问题和敏感问题及时预警通报。对发现问题进口商品必须及时作详细通报,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全力堵截,增强协同把关能力。健全退货和后续管理机制,严防不法分子整理包装后又在其他口岸闯关入境。
  对重点、敏感进口商品实施检验检疫准人制度并加强装运前和中转地预检验检疫。对废物原料供货商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对旧机电产品实行进口备案制度,严格实施口岸批批检验。完善进口废物原料、旧机电产品、肉类、水果、进境活动物等高风险进口商品的装运前预检验检疫和进口肉类产品香港中转预检验检疫工作。要加强境外我国质检机构队伍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装运前检验检疫质量。
  (三)以促进贸易发展为重点,积极为扩大开放服务
  推进大通关建设。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加快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步伐。要全面实施入境货物口岸快速查验系统,开发铁路口岸入境货物快速查验系统,开发并试行空港入境货物口岸快速查验系统。继续扩大应用入境货物(集装箱)口岸快速查验系统实现检验检疫工作的前推后移,减少货物滞港时间,加快口岸通关速度。完善CIQ2000系统建设,统一操作平台和操作规范,扩展系统功能,加快口岸各单位的数据共享。大力推进电子监管工作,坚持统一开发和管理的原则,不得重复开发,要在质检总局统一领导下,实现资源整合,加快开发进度。各地方质监局要树立全局观念,按质检总局统一部署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两个积极性都要保护好。
  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提高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加大农产品和食品的认证工作力度,强化对农产品和食品认证活动的监管。加大特色农产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原产地标识制度。加强和完善供港澳鲜活冷冻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供港澳动物的健康安全。
  全面推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继续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扩大分类管理范围,对出口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监管。监管工作前推后移,加强源头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扩大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电子监管,加快出口食品、鲜活商品、木质包装、进境肉类及水果、重要工业品电子监管实施步伐。研究制定出口加工区检验检疫监管办法。加强和完善检验鉴定机构管理。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利用。密切关注我国人世保护性条款到期后贸易的新情况,及时、合理地运用技术性生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完善我国优势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加强WTO有关规则和对策的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组织、协调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国外TBT/SPS通报的评议和交涉工作,提升我国技术法规的水平。积极发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际工作协调。完善禁止进境和允许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名录,及时公布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及解禁程序,为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做好与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多边和双边的国际合作工作,以配合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和化解贸易磨擦方面发挥作用。要重点做好与ISO、IEC、CAC、IPPC及APEC、ASEH、10+3、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的有关工作。继续推进同重要国家和地区质检磋商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对话及技术磋商,扩大与有关国家在质检领域的合作。按照对等互利的原则,合理解决双边贸易中出现的检验检疫问题。做好联合国金伯利进程毛坯钻石国际证书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工作。
  继续做好重大国际活动中的质检工作。重点做好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相关质检工作的前期准备。
  (四)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进一步健全完善打假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安全事故上报制度,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和质检总局,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蔓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对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存在执法“死角”,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不能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导致发生区域性、规模性制假售假案件的,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负责人乃至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认真组织好三个专项整治。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确定重点产品,突出重点地区,跟踪重点企业。一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食品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二是农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故意降低化肥、农药有效成分的违法行为。三是建材专项整治。按照全国整规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牵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人造板区域性质量问题的综合整治。重点整治21个“地条钢”生产区域,落实断电办法,确保做到“五彻底”。同时,继续做好“黑心棉”、加油站、燃气充装站、汽车配件等的打假治理工作。强化加油机计量监管,开展粮食、棉花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组织好商品计量监管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为了使打假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要完善打假工作五项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和完善预警制度。加强打假信息综合分析,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区域性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掌握打假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置质量安全事故、假冒伪劣严重案件和区域性问题,集中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三要健全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以县级质监局为基础,建立责任区,责任到人,强化报告和督查督办制度,完善打假监督员制度,建立基层打假联动协调机制。四是完善举报制度,落实有功举报奖励,保护举报人积极性,切实赢得群众对打假工作的广泛支持。五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故意制假售假企业依法惩处,列入“黑名单”,公开曝光,并对组织者跟踪监督。
  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打假工作。继续开展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抽查,重点查处伪造证书、假冒产地、以次充好、盗用冒用品牌、标识以及虚假标注产品成分等违法行为。认真开展对我国政府采购“国产货”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对反欺诈调查技术手段、能力和保障设施的研究。抓紧研究出台边贸商品检验检疫监管相关规定,认真宣贯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原产地条例》,进一步做好原产地和普惠制的有关工作,加强普惠制证书退证查询,打击假冒原产地等不法行为。
  加快质检诚信体系建设。在推进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原则;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结合质量信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制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加快出入境货物质量评价和检验检疫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以质量信息记录、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为依据,实施质量信用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
  (五)严格把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从加05年1月1日起,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将承担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卫生监管职责,我们一定要圆满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是要坚决按照国务院要求,明确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到位。质检部门与其他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有关文件已经印发,各级质检机构要狠抓工作落实。二是建立统一管理、层级负责、分类监管、重心下移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推行省、市、县局层级负责和权责对应的工作机制,按食品风险程度、企业规模等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下放监管职权。三是强化日常监督和后续监管,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力度。实行巡视、回访、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加大对小作坊和未获证企业的监管和无证查处力度。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培养食品卫生检验专业人员,提高食品检验机构能力。五是建立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严格按标准生产,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总之,工作已迫在眉睫,一定要抓好专业技术人员、检测设备等这些薄弱环节,抓好落实。
  做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出口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基地”的出口食品管理模式,对种植、养殖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健全疫病疫情防控体系和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加强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管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对发生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采取严厉监管措施。落实出口食品“一把手”工程,各直属局主要负责同志对出口食品安全工作要负总责,抓管理,抓保障,抓把关。
  强化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严防疫病传人传出。重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鼠疫、疟疾、黄热病、登革热以及西尼罗热等蚊媒传染病,密切注视国际疫情的变化,充分发挥华北五局鼠疫联防、南方八省热带病联防、环渤海湾区四局病媒介联防联控协作组的作用。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等传人性媒介生物监测工作,加大国际卫生机场创建力度,完善口岸卫生监督管理。
  认真组织外来有害生物的专项监测。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范、加强合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防疫工作。启动生物物种资源的出入境查验,实施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管理办法,加快研究建立生物资源出境检测技术方法。及时调整修订监测传染病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动物传染病名单。加强消杀灭、熏蒸等检疫处理的管理,研究并推广新的动植物检疫除害方法。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运行安全。继续加强动态监管,力争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提高安全监管的到位率。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规范重大危险源监控办法,加强现场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坚持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行政许可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程序,严格后续监管,加强对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质检部门的层级监督。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地)级检验机构为基础、行业(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格局。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工作,针对不同设备、不同安全状况等级、不同使用情况,研究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推进特种设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更大效果。
 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境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控制和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有效应对传染病、生物化学恐怖、核辐射恐怖以及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和分级预警,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口岸应急预案,配备快速检测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及检疫处理药械。积极筹备建立口岸检验检疫反恐队伍和处置专业队伍,科学、规范、高效、安全地处置恐『布事件。
  (六)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不断提高科技总体水平
 继续深化质检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加快建立技术一流、管理先进、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现代科研院制度。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做好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重点建设一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质检中心。全面实施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和常规性综合实验室为内容的检验检疫实验室规划。以实现政事分开、职责明确为目标,深化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质认可、能力验证、信息管理等,建立科学高效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指导,坚持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采取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推进技术机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优势项目,带动技术机构总体水平提升。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避免重复的原则,以现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充实检测技术手段,形成布局合理、工作高效、装备实用、优势互补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
  按照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部署,组织开展纳入社会公共安全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专项的项目申报工作。做好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契机,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科学、检测技术等社会公益性技术基础研究,组织实施质检工作急需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精准检测技术及相关快速检测仪器的科研攻关,开展软科学特别是对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宏观理论政策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到2010年,要有70%的基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关键比对项目由目前的77项增加到110项,有325项重点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科学计量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检科院、标准院、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也要分别有l~2项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七)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
加强立法工作,加快立法进度,提高立法质量。修改完善基础性法律,调整、充实工作机制性法规、规范,加快操作性部门规章,加强监督性、责任性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工作指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相应配套制度。以法规解释为重点,解决执法及案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继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好质检机构的执法权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质检系统干部守法执法的自觉性;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执法稽查。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层级负责、权责明确的责任机制。在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试点建立相对独立的稽查机构,加强稽查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要对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和工作质量开展经常性检查、稽查、监督,对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越权、越位、缺位、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追究责任。质监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质量稽查的做法,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质检总局机关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为基层办实事,坚决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文件多、会议多、接待多、检查多、抓差多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八)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继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注重领导班子的合理搭配,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要主动与地方组织部门进行沟通,改进对质量技术监督干部的协管工作。
  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组织好对各级干部进行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各项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凡进必考的制度,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认真做好“检验检疫官”和“质量技术监督官”的试点工作。继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进干部轮岗,特别是重点岗位和关键部门,必须定期轮岗,以促进干部能力建设和廉政建设。积极实施“百千人才工程”,继续做好“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加快建立质检职业资格制度,对重要业务实施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关键岗位实行人员准入控制。
  继续加大对基层扶持力度。帮助基层改善执法条件、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健全必要的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提高基层执法能力。按照权责一致、业务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简化手续,下放权力,调动和发挥基层单位和各类社团、协会的积极性。
  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两个务必”,强化党性锻炼,加快作风转变,进一步推进新阶段党的建设。要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为核心,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塑造质检文明新形象,不断推进质检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加强工会和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深入开展文明职工之家、创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提升质检队伍形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质检系统中,心工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质检系统行风建设“八严禁”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005年以查处乱办班为主要内容,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05年开始,在直属检验检疫局实行党风廉政巡视制度。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实行直属检验检疫局向所属分支局派驻纪检组长、统一管理的制度。以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为重点,推进质检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能力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全面做好200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质检工作,必须加强质检系统能力建设。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觉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要求全党提高“五个能力”,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中央要求,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系统、全面、深刻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央的决定,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进一步解答了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质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处盛虑衰,进一步增强为民执政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质检工作把关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落实到质检工作中,既是我们质检部门二项长期、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做好2005年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是要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紧迫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国际因素对质检工作影响越来越大。一个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各国调控进出口,维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性条款到期后,不但我国商品面临的竞争将加剧,而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磨擦也将增多,技术性手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个是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疫病疫情扩散、有毒有害物质转移,以及生物恐怖、核恐怖等成为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以推动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以技术执法为手段的质检部门来讲,我们必须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切实把好国门,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同时又要在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二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资源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有限资源矛盾的要求日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质检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为加快建设新兴工业、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服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执法保障。通过加强质量、计量工作,提高标准水平,实施检验检疫措施,严格认证认可程序,严格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严格质量监督抽查等,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促进实现五个统筹。
  三是要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自觉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平等相待、公平竞争,而且要求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质检部门要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打击质量、计量违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扶优扶强。要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卫生。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为群众提供放心的购物环境;通过把好国门安全,防止疫病疫情和有害物质传入传出;通过维护好特种设备安全,保证安全生产和群众利益,在建设和谐的社会中,充分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四是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认识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质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必须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以人民群众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凡事想着人民群众,工作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各项工作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执法水平,认真履行职责。要进一步发扬质检系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做到关键时刻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夺取各项工作的胜利。
  当前质检系统要从贯彻中央重要部署,落实质检总局各项要求出发,加强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第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把握大局,就是要及时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明确质检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服务大局,就是要自觉地站在国家的高度,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央的战略部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对于各级质检机构来讲,还要维护整个质检工作的大局,严格遵守和落实质检总局的各项要求。  提高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要求质检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宏观思考,洞察全局,服从大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必须统筹质检事业发展与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统筹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和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不断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好系统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加快质检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调,“以德为邻”、“以善为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凡工作以我为主时,工作要到位不缺位;凡工作以我为辅时,工作要配合不越位。特别要做好同海关、工商、商务、农业、卫生、食药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共同做好工作。
  第二,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也是实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立足之本。严格把关,是我们各级质检机构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质检工作有效性的根本标志。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经济,促进发展。
  提高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要求各级质检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必须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权力要与利益相脱钩,要与责任相挂钩,做到权责二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规要追究,坚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自觉接受企业和广大群众对质检工作的监督,摆正质检工作与企业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观念。
  在当前企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差悬殊、产品质量波动很大、国内外疫病疫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质检部门能不能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把关,切实把好厂门、国门,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疫病疫情传入传出,是对我们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随时掌握国内外质量、安全动态,及时发现各种严重和倾向性的问题,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随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具备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监管方式的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要紧随世界质量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不断提高把关的针对性和把关效率。要热情为企业服务,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从当地经济优势和发展重点出发,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提供优质的监管服务。要通过严格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主动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先进技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促使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
  第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就是要不断转变工作方式,转变职能,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市场引导、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的原则。开拓创新,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在理论、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新的改进、新的提高、新的作为。
  质检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开拓创新,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监管有效,执法为民。二是加快科技体制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政事分开增强活力,强化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为质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技术保障。三是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从提高质检工作监管效率出发,广泛采用新模式、新方法,妥善解决任务重、人员紧、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质检工作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大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前特别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兴检,开发新技术,提高检测把关能力。还要加强政策理论研究,把握好质检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的针对}生、主动性、预见性。  第四。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机构的重要任务。随着贸易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扩大,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加。近两年发生的非典、禽流感和一系列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表明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危害在扩大。妥善应对和处置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重大突发事件,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增强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加快工作重点的转移。要加强对涉及质检领域的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和研究,把握趋势,制定对策,做到见之于未萌,止之于未起,防之于未然。我们还应当善于利用各种机遇,能谋善断,勇挑重担,推动质检事业发展。
  加强质检系统能力建设,关键是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希望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做到五点。一要肯学习。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一天不学习就要落伍。我们一定要抓好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的政策,领会中央的精神;学习质检总局的规定,掌握质检总局的要求。还要注重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二要勤思考。行成于思毁于随,唯有勤思考,才能知道如何行动才能成功。我们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从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高度,想大事,谋大事,发现和抓住各种机会,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质检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三要严自律。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党的纪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执行质检总局的八个严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切实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四要善协调。要主动做协调配合
的工作,服从大局、服从长远,少算一些个人帐、多算一些事业账,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磨擦、多一些和谐,密切配合其他部门一道工作。五要重实干。要把抓落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质检总局的工作安排,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措施到位,层层落实到人,做到重实效、干实事、出实招,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