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浅析
作者:郭平  文章来源:《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点击数788  更新时间:2005/10/8 17:34:1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浅析


1 企业标准化工作目前的状况及其原因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几乎都未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之中,仅因上级部门的检查和一些行政规定以及图样、文件还有“标审”签字这一栏,而保留了标准化机构(人员)。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主要原因却在标准化人员自身和企业管理体制上。
  第一,目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标准化人员和经营者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观念上,认为企业标准化就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一些计划,达到某种标准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没有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标准化的作用。
  一些标准化人员的工作局限于帮别人查查资料,开开会,应付检查;不再追求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的改善;也不再参与实质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业务水平越来越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就越来越被人瞧不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标准化工作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异常困难,经营乏术,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难题。由于标准化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立即体现出直接的经济效益,多数经营者便一心想通过销售、产品开发、生产进度的提高摆脱眼前的困境,而忽视利用标准化工作来促进产品开发和销售,改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第三,一些经营者特别是小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就可以不执行标准,造成有标可以不依、无标可以生产的现状。
  第四,上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不力,不按《标准化法》赋予的权力进行监督检查。或是因没有利益的驱动,或是唯恐被认为是过多的行政干预,而对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放任自流、迁就现状,较少进行监督检查,不能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2 市场经济对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技术手段,成为企业技术积累的手段,成为企业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的手段,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职能、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2.1企业标准化的定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标准化目标只是为了完成诸如达标率、采标率。这时的标准大多由上级统一制定,标准化大多处于监督位置,很容易把标准化人员推到与其他人员对立的位置上,造成标准化不是企业全员的需要,而是标准化人员需要的思想障碍,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标准化的效果。
市场经济体制下标准化的目标应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致,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争得顾客,争得市场,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使得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技术、生产等其他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也决定了伦业标准化行为不单单只是标准化人员的活动,而是全体经营管理人员的活动。为此,标准化职能必须融入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中,成为各部门职能的一部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既有技术含义的一面,又有经营含义的一面,企业标准化经营行为必须从经营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标准化对策与行动。其主要内容有:  
(1)从市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出发制定、修订产品标准;
  (2)从市场竞争的需要考虑企业标准化对策,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
  (3)将标准化的技术内容服从并融入于经营管理的需要;
  (4)从企业、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出发考虑标准化并遵守有关法规。
2.2企业制修订标准的依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制修订标准以符合上级标准规定为主要依据,只要符合上级的有关要求,检查能够达标,就算达到了目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标准制修订应以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依据,这个顾客包括企业内外的顾客。企业外部顾客的需求是制定产品标准的主要依据;企业内部顾客的需求是制定各项过程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主要依据。由于顾客的需求是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的标准不仅要有普遍的适应性,还要具有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即要有动态的灵活性。
2.3企业标准的选择与采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多年一贯制已无法适应当前技术、经济的发展。以“标准文本”为标准的观念也应当加以改变。某些时候,标准可以是合同、协议等形式,只要是符合有关法规,又经供需双方认可,即不必拘泥于其产生的形式和程序,这样才能符合标准化的“高效率”。为了使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标准必须考虑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但在采标过程中,不能像以前单纯追求采标率,盲目跟从。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竞争地位、目标以及顾客的需求,有选择性地采用,避免不必要的增大成本、造成浪费。在采标过程中还应明确一点,国际标准适应性广,但其技术性能指标要求低,仅仅满足国际标准的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的竞争能力是有限的。应根据企业的实情和竞争的需要作出决策,才真正能够达到采标的目的,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2.4企业标准化要吸纳新的技术内容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技术及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企业围绕上述目标和运作需要,应采纳各种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如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工业工程、信息技术、企业统计方法、计算机管理等改进企业标准化操作手段,形成与本企业需要和能力相适应并为全体技术和管理人员所接纳和熟悉、运用自如的标准化体系。
3 当前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标准化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标准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地补充标准化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特别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要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状况,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标准化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要有较强的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利用最新知识和技术。要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知识的全员教育,使标准化工作成为全员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标准化工作者的工作。
3.2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情
  企业的标准化组织体系要根据企业内部结构,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与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组织、协调,使之有序、有效地正常运转,使企业全员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得以加强,使标准化综合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切忌盲目追求形式的完美,而不注重实际效果,使标准化体系形同虚设。
3.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标准化工作更上一层楼
  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产品标准在质量方面的指标,就是质量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和定量化,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条件;企业的检测、检验等各类方法标准又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可见,开展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是以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标准化脱颖于技术科学,汇流于现代管理,以它特有的作用来保证质量。质量管理发源于传统工业管理,引入了数理统计方法和其他工具对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二者都具有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的双重性,并且从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吸取营养,使二者更加科学化,因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都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交汇点,有着深刻广泛的联系。要搞好企业的质量管理,必须搞好企业标准化;严格质量管理,就能促进标准化工作更进一步。
3.4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查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靠全员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只靠标准化专职机构(人员)本身。要使标准化工作真正长期坚持,必须加强对标准化的监督检查力度,使管理、设计、工艺、生产、检验、采购、销售等各环节的人员自觉参与,从而把标准化思想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有效的联动体系,才能保证标准卓有成效的系统效应。
  关于标准化工作中,标准的制定、实施、咨询服务以及采标和标准化综合管理的意义及其行为,早已为大家所熟悉,这里就不多言了,本人仅就在标准化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