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2012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结果发布:家人健康是幸福第一要素 | |
作者:李晓宏 李 丹…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689 更新时间:2013/1/11 9:35:46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
|
|
【核心阅读】 调查显示,影响中国家庭幸福感的因素,按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家人健康、夫妻和谐、有自己的住房、子女成才和心态好。 调查表明,家庭幸福感较高的人群特征为: 老年、女性、初婚、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庭和邻里关系良好者。 “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在京发布。结果显示,现代人的幸福之源在于家庭,影响中国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按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家人健康、夫妻和谐、有自己的住房、子女成才和心态好。 家庭幸福感较高的人群特征为“老年、女性、初婚、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庭和邻里关系良好”。 该调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举办,700多名调查员历时7个月,走访了北京、浙江等7个省(市)的123个村和社区,采用直接入户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农村家庭幸福感 略高于城镇 调查发现,农村居民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略高于城镇。在农村,婚龄越长家庭越幸福;在城市,婚龄越短幸福感越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认为,这折射出城市生活更大的压力。城市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子女的教育压力等均大于农村。更多的情感诱惑,也使传统意义上的“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痒”,甚至更短。 夫妻关系也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初婚人群最感幸福,离婚者的家庭幸福感最低。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治医师杨大中说,结婚除了可以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求,还可以为彼此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慰藉,进行情感与经济的支持,缓解生活压力。夫妻双方身心健康程度、结婚年限、性生活质量、日常互动频率都对家庭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调查显示,家庭幸福感随年龄递增,年龄越大,家庭幸福感越高,40后的家庭幸福感最高,90后的家庭幸福感最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分析认为,这与年纪越大,对家庭投入越多,从中得到的满足越高有关,也与80后、90后群体面临就业、购房等巨大压力,及其对于“婚姻”带来的角色转变还在适应、磨合阶段等有关。 与父母临近但不同住 幸福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住房状况“很好”的家庭幸福感高。对居住小区评价越高,家庭越幸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与家庭幸福感亦有着正向相关的关系。能否拥有满意的自有住房,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家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调查显示,“与父母临近但不同住”的家庭幸福感最高。 王广州认为,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与子女普遍希望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但新时代的“家距离”又不能过远。 “与父母临近但不同住”的选择则能够兼顾解决独立生活空间与享受亲情温暖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分开居住也有利于缓解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引发的“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紧张。 农民工群体家庭 幸福感最低 数据显示,事业单位、外企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家庭幸福感较高;而农民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群体家庭幸福感普遍偏低,应给予更多关注。 与其他职业相比,农民工群体的家庭幸福感最低,低于农业劳动者,甚至低于城镇中的失业和无业家庭。其在打工地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分别是日常开支高(51.95%)和父母不在身边(25%)。 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幸福感也不容乐观。样本中共有农村“留守妇女”471人,占农村本地已婚妇女的30.13%。其家庭幸福感显著低于农村本地已婚妇女的相应水平。 父母均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和父母仅一方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家庭幸福感,均显著低于儿童的平均家庭幸福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指出,“完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亲子沟通很重要”。 “空巢家庭”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空巢家庭”。城市“空巢家庭”幸福感低于农村“空巢家庭”。 与邻居的关系越好,家庭越幸福。而且,与邻居交往越全面和越深入,家庭幸福感越高。王广州认为,家庭的幸福感不仅是个人自身的幸福感,更涉及一个社区内“家与家”之间的关系。增进邻里交流,改善邻里关系,对于减缓压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幸福感的体验有着深刻影响。 特殊群体 需要重点关注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表示,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幸福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家庭幸福感的主要途径的政策措施。 专家认为,要逐步提高城乡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消灭“零就业”家庭,着力提高家庭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 同时,要加强家庭发展观念的倡导,注重家庭人口文化的培育和普及。 此外还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探索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特殊家庭的扶持力度。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