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聚焦农村垃圾处理困局:干部不重视 财政无投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855  更新时间:2013/2/27 9:41:35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天蓝水清空气好本该是中国乡村的本色,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农村陷入环境困局。农村环境问题困在何处,如何突围?在读者的来稿中,讲述了他们亲历亲闻的乡村环境,并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难题。笔者在湖北省首批小康县(市)宜城市农村调查走访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垃圾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成为威胁农村人口健康的“隐性杀手”。

  垃圾围村,令人担忧

  在农村调查走访看到,近年来,村民们盖起了新房,迁入了新楼,挂上了空调,生活方式与城里人的差距越来越小。然而,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周围,污水横流,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村口、田头、河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垃圾围村让人担忧。

  从宜城市全市的情况看,大部分的农村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有的把本村或邻村的建筑垃圾依地势倒入沟壑填充,有的把垃圾集中烧毁或者填埋,有的弃之于荒山沟坡任野狗莽猪拱来刨去,有的甚至倾倒在自家良田上任年久风化,以致过去天蓝蓝、水清清的秀美村庄,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成堆的“龙须沟”。

  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就“上山下乡”,转移到农村“移地掩埋”。南营办事处南洲村的村民对笔者大倒“苦水”:市里在该村堆放的垃圾已经堆成了两座体量不小的“山”,数百米远,就能闻到腐臭味。有村民说,住的地方离垃圾场只有百把米远,恶臭的空气,使这里成了蚊蝇的乐园,下雨天污水横流,村民饮水井里压出来的水都有一股怪味,长期这样,谁能受得了?

  垃圾治理,难在何处

  宜城市板桥店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周秋波长期关注农村垃圾的管理问题,他认为,导致农村垃圾围村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滞后”:一是观念滞后。不少乡镇领导对农村垃圾治理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垃圾没关系,而农户多是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把垃圾倒在家门之外就不再进行处理,弄得到处臭气冲天,不堪入目。二是监管滞后。与城市严密的垃圾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垃圾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机构、技术、人员匮乏。三是治理滞后。上级财政没有投入、乡村财政无能为力,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治理措施缺位。笔者了解到,由于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目前农村垃圾管理严重滞后,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几乎没有乡镇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涉及环保的部门也因为经费不足、人力缺乏而只能对环境污染持观望态度。乡镇自身不具备垃圾处理能力,只有进行简单的转移,有的甚至都没有掩埋,已经影响到了农民生产生活。

  破解难题,路在何方

  农村生活垃圾正在严重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近年来,在农村垃圾管理方面,不少地方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譬如,湖北谷城县堰河村实施了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措施,全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超过90%,无害化处理率达95%,村容村貌、环境质量明显改观。

  在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座谈中,很多人认为,要走出“垃圾围村”困局,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统一规划。农村垃圾是“就地消化”,还是“垃圾外运”;收集处理的程序,垃圾堆放点确定的原则;方圆多大的村,人口多少的地方,该有几个多大的垃圾堆放点等等问题,都应该有个基本的规范和要求。

  二是突出责任主体。农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的维护主体和农村垃圾的治理主体。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农村垃圾的收集、分类及处置管理,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可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帮一点”的方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村村配保洁员、建垃圾池,户户配保洁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存放、集中处置。

  四是健全组织保障。要强化农村垃圾处理的政府责任,把农村垃圾管理列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县(市)指导、乡镇负责、村级执行模式,统筹规划协调农村垃圾管理;建立县(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的帮扶机制;统筹利用城乡环卫资源,逐步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实现垃圾的最好转化,有效改善农村环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