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跟着地方特色产业需求走
作者:韩维阳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  点击数761  更新时间:2005/10/8 17:35: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河北衡水,素有橡胶制品之乡的美誉。城郊有座上万平方米的橡胶产品交易城。交易城看上去没有农贸市场或百货大楼那么热闹,但每年的成交额却高达十几亿元人民币。尤其是衡水生产的工程橡胶制品占据着全国40%的市场份额,叫响了京九铁路、京珠高速、青藏铁路等国内大型工程。
  交易城大门口的斜对面,把守在丁字路口上的是座三层高的建筑。楼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河北省工程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当地政府和工程橡胶制品企业,都称之为一道靠得住的铁门关。
  6月29日,华北普降小雨,是个难得的凉爽天。身在北京的冀州市密封材料厂厂长刘军泽却有些火烧火燎。刚刚得知北京一项市政工程需要止水带产品,但参加招标之前,企业一定要拿出权威、可靠的质量检验报告,才有资格投标。“时间太紧了,送检件已经上路,马上就到质检站,能否立即检验。”刘军泽的电话打到质检所所长李彦坡的手机上。“放心吧,别着急,产品一到就开始检验,72小时肯定出检验报告,不会耽误一分钟。”李彦坡爽快地答应着。不到20分钟,送检的止水带到了,开始了质检程序。
  密封材料厂的业务员抹去脸上的汗水说:“质检所设立工程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可给企业带来太多的方便了。以前,质检站成立前,产品都要送到北京去检验。一个检验周期就要十几天,检验费用没多少,但人员和运输的开销就要花上老多的钱。止水带还好运些,要运桥梁支座送检,可就麻烦大了,每个桥梁支座轻的50~60公斤,重的要上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检验了,企业真的省钱、省人、省时间了。”
衡水地区橡胶产业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已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十几万人,全国工程橡胶行业前10名的企业有6家在衡水。然而,数年前衡水市质检所只有一个橡胶制品检验室,设备不全,许多企业需要检验的项目检验不了。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质检部门检测能力发展的方向。质检所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河北省局、衡水市局和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克服资金紧张等重重困难,今年2月,河北省工程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验收,成为全国惟一一家专业工程橡胶制品监督检验站,具备了对全部工程橡胶制品进行检验的能力。
出具科学、公正、权威的检验报告,是质检站向全社会拍了胸脯的。然而,对于一家刚刚挂牌的质检站,得到人们的承认,还需经历一个过程。
  冀州一家企业为南方某重点工程提供止水带产品。止水带已经过质检站的检验,被判定为合格产品,但工程监理方没有听说过河北省这家质检站,认为检验结果不可靠,坚持委托一家院校的实验室复检。结果判为“不合格”。
  产品经过质检站检验过了,怎么会不合格呢?止水带生产企业请求再次复检,结果这家院校出具的报告仍是“不合格”。企业有点慌了,于是打电话询问质检站,检验结论是否真的可靠。“放心好了,质检站的检验报告是有科学依据的!”质检站的回答斩钉截铁。
  在企业的坚持下,止水带又送到北京做第三次复检,检验结果与衡水质检站的数据完全吻合。
  数据让监理方信服,更让这家止水带生产企业信服。从此,这家企业在每批产品出厂前,都要送质检站检验。企业负责人讲:“检验设备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且有些检验设备企业买来后,一年也只用上一两次,让企业添置,企业负担太重。所以以前企业多是凭借经验,判断产品质量。现在方便了,家门口就有质检站给把关,心里塌实了。即使产品检验不合格,也没有关系,站里的技术人员帮助查找原因,直到解决为止。企业离不开他们咧。”
  衡水市的一位政府官员说:“衡水橡胶不仅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上保持优势,还要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设立质检站,为衡水橡胶产业保持质量优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为地方企业不断提升质量水准、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质检站,政府支持、企业欢迎、社会认可啊!”
衡水质检所过去市场观念不太强,等米下锅,结果造成检验业务量不足,收入减少。但今年以来,他们主动上企业服务,围着市场转,仅橡胶质检站成立后3个月的收入就和去年全质检所持平。现在企业纷纷找上门,周六、周日加班都干不完。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苏永谦说:“质检机构要生存,停留在原有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领域里睡大觉,肯定是死路一条。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向专业化程度高的检验领域拓展,提高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技术机构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