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产品沉浮俄罗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789  更新时间:2005/10/8 17:35: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今日俄罗斯,进口商品分为上中下3个档次。在高档商品中,“中国造”产品所占份额还很少;但在低档商品中,中国商品却占有很高份额。可喜的是,如今中档商品中的“中国造”,尤其是从西方国家转口进入俄罗斯的商品与年俱增。

  曾经风光一时

  据中国驻俄使馆商务专家介绍,俄国人对中国产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上世纪50年代“中国造”的轻纺产品,如暖水瓶、手电筒、毛巾和服装等在前苏联人民中享有很高信誉。1986年,在两国正常经贸关系中断了几十年之后,中国第一次在莫斯科举办了经贸展览会。当时,许多莫斯科市民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地前来参观,盛况空前。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及其改革开放7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彩电、录音机、洗衣机、冰箱、摩托车……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他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俄两国人员交往的不断扩大,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品进入俄国,可谓风光一时。但同时,两国的“倒爷”也把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带进了俄国市场,以至有的俄罗斯人在自家店前挂起“本店不售中国商品”的牌子以示质量可靠,极大地损害了“中国造”的信誉。这些现象引起了中俄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两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会谈,认识到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的俄中经济及人员往来机制(非官方)秩序混乱、腐败泛滥,实际上成了俄罗斯灰色经济发展的管道,因此,中俄两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关战略,将边贸、民贸纳入正轨。

  也曾几经波折

  一位长期在俄罗斯从事经贸活动的中国商人对记者说,那个时候非常流行“包机包税”,获益的不是俄国家及老百姓,而是某些腐败官员、黑社会组织、不法商人和俄航空货运系统的偷税漏税者。一位旅俄华商联合会负责人说,当时中国人在俄合法经营要比非法经营费用高,甚至更危险。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俄海关实施“特派员”制度,其实是建立私人海关终端,实行包机货物组合清关,甚至包机未到就提前清关,导致大量税费流失。

  从1997年开始,俄方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要有俄文说明,并标明产地。这样一来,基本堵住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进口。在今天俄罗斯市场的中档商品中,“中国造”的口碑不错了。近年来,一些中国商品进入了莫斯科的主流超市和商店。据了解,这些中国产品大多是从西方国家转口来的,而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很少。据说,目前中俄两国的企业家和商界人士都在探索直接贸易的途径,这样可免去不少中间环节。

  急需长远规划

  俄国家统计委员会一位高官说,目前,俄中两国的经贸合作结构单一,“双高”产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太少。这与俄中两国目前的经济和科研水平不相称,与两国目前良好的国家关系和政治关系水平相差甚远。中国驻俄使馆商务专家也认为,“中国造”正从低质低价向物美价廉转变,但还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目前,中国的“中信”和“华为”已进入俄罗斯通讯市场,事实证明,中国的“双高”产品完全可以打入俄罗斯。

  “中国造”商品在俄罗斯沉浮十几年,现在仍面临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局面。俄罗斯是全球范围内所剩不多而又潜力巨大的市场,理应引起中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俄一些专家坦率地指出,现在西方国家也把目光瞄准了俄罗斯,如果中国厂商还犹豫不定,不奋起直追,就将坐失良机。俄政府经济发展部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中国造”商品进军俄罗斯,应多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摒弃过去小股作战、目光短浅的积弊,要在对俄罗斯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长远可行的战略规划,使“中国造”真正走进俄罗斯的千家万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