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全国产品质量工作2004年的五项任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点击数780  更新时间:2005/10/8 17:36:2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04年质量监督上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产品质量监督司将紧紧围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继续发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本着“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全面提升”的指导思想,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入新的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新贡献。
  (一)建立实施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推行“四个3”电子监管模式,全面实现质量监督工作从源头抓质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
  2003年8月13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检验检疫大通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国内产品也应借鉴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模式,推行全过程电子监管,真正做到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为落实吴仪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总局对国内生产企业实施电子监管工作高度重视,认为对生产企业实施电子监管,是质检部门全面履行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职能,深化改革质量监督工作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要求由监督司组织广东、上海等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抓紧研究实施,尽快拿出工作方案。2004年是全面开始研究建立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的关键一年,按照总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要把建立 实施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作为质 量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高 度重视、抓紧研究、稳步实施,确保实效,争取早日在全国推广实施。
——建立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的指导思想。
借鉴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的经验,结合国内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实际,研究建立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初步设想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紧密围绕从源头抓质量,以确保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任务,充分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行“四个3”电子监管模式,加快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市场准入体系,将传统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督转变到事先保证上来,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深化质量监督工作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
——“四个3”电子监管模式。
推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3”,即:
建设“3个平台”,实施电子监管的核心内容;
一是建设完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综合信息平台;
二是建设完善各省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平台;
三是建设完善重点企业产品质量综合信息平台;
创建“3项制度”,即实施电子监管的重要手段:
一是建立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企业质量诚信等级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制度。
把握“3条原则”,即研究实施电子监管:
一要在工作方式上始终体现强化政府监管与维护企 业合法权益,坚持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二要在工作目标上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与改革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三要在工作思路上始终把握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实现“3个目标”,即通过实施电子监管:
一要提高全国质量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
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
三要改革完善现有监管制度,促进质量监督工作深入实观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产品质量电子工技系统的总体框架。按照“四个3”电子监管模式,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主要包括5个子系统:
一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业务管理系统;
二是省级产品质量监督业务管理系统;
三是企业综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四是企业质量诚信等级管理系统;
五是产品质量风险预警分析系统。
——任务分工和总体安排。按照总局要求,由总局监督司组织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6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组成专题工作小组,分别承担5个子系统的研究工作。按照总体安排,建立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将分6个阶段进行:
一是2003年10月底至11月底,各单位按分工组织研究,细化5个子系统的具体内容;二是2003年11月25日,专题工作小组在深圳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5个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形成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整体框架;
三是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各单位按照确定框架,组织系统开发。并适时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分别研讨制定5个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系统软件的功能和需求分析;
四是2004年6月至12月,全面进行5个子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并进行验收;
五是2005年1月至6月,6省(市)选择食品等重点产品试点运行;
六是2005年6月后,在全国推广,正式启动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
  (二)以加强监管、提高效能为重点.在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2004年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推入制度开始无证查处,扩大产品范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重要一年。加强监管,提高效率,确保工作有效性是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和发证工作管理,加强检查与指导,严格审查标准,严守工作纪律,确保发证工作质量;
二是以实施年审制度为主要手段,加强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
三是全面开始小麦粉等老5类食品无证查处工作,深入推进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启动对茶叶、糕点等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争取在2004年对全部28大类食品全面实施这项制度;
四是在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对其他重点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
  (三)以建立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市场退出机制为核心,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改革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整合全国质量监督的整体资源,对重点产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退出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纵呼应、全国一盘棋的新局面;
二是完善现有国家监督抽查软件,积极开发与相关软件系统的接口,致力于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按国内生产企业电子监管系统总体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监督抽查电子化;
三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加大对食品、日用消费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和频次;
四是以不断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性为目标,从确保有效性、强化权威性、增强针对性、提高可比性、扩展社会性和实现统一性等6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抽查工作。
  (四)以修订出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为契机,在加大管理力度.强化依法行政方面取得新突破
以修订出台、宣贯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工作主线,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发证步伐,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作质量,推进生产许可证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严把审查质量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严格发证程序,加强现场审查监督,坚持发证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同时,坚持“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通报制度,严厉查处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是加强发证后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推进年审工作,加大对无证生产、销售无证产品以及有证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获得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要坚决进行曝光和严格整改,对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
三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面向申证企业宣传申请程序、时间、条件及工作原则等生产许可证制度;面向获证企业宣传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生产、销售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生产许可证标志、证书的使用等:面向消费者宣传生产许可证制度和获证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和频次,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证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四是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工作,重点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业务技能、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增强管理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市场观念和科学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  
(五)规范完善,在深入推进检验机构监管和产品免检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强质检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质检机构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同时,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和西部特色产品的免检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服务西部大开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