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美减排协议模式值得复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环保网  点击数787  更新时间:2013/6/19 11:24:03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中美两国领导人6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就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达成突破性协议:中美将加强合作,逐步淘汰氢氟碳化物(HFCs)的使用。氢氟碳化物目前主要用作冰箱、空调等设备中的制冷剂,替代了另一种化学物质氟利昂。过去25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臭氧方面取得了成功,促使全球淘汰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制冷剂。然而,人们后来发现氢氟碳化物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也需要淘汰。
  中美两国达成的具体协议如下:共同工作并与其他国家合作,通过多边方式,依靠《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及的专家和相关机构来逐步淘汰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使用;同时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内对氢氟碳化物排放量进行计量和报告。
  据外媒报道,美方对此作出高度评价。美联社表示,中美两个经济大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表明中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本来中美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核心议题是互联网安全。因此美国白宫对此次会晤能签署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很是满意,赞扬这是“两个超级排放大国之间务实合作的典范”。
  美国白宫在新闻公报中对氢氟碳化物进行了更详尽的介绍:氢氟碳化物是一种威力很强的温室气体,主要用于冰箱、空调以及工业设备中作为制冷剂。虽然氢氟碳化物不会破坏臭氧层,但它们多数是威力极强的温室气体,破坏性远大于人们熟知的另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排放量目前只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但却在以每年9%的速度持续增长。1987年问世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淘汰包括氟利昂在内的臭氧层消耗物质,导致作为这些物质替代品的氢氟碳化物使用量急剧上升。如不加以控制,氢氟碳化物排放量可能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20%,这将对气候造成严重危害。
  美国白宫和环保组织都强调减少氢氟碳化物排放的重要性。在他们眼里,达成减少氢氟碳化物的国际协议可以减少相当于90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基本等同于现阶段全球温室气体两年的排放量。曾担任过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自由派智库美国进步中心主任约翰·波德斯塔预言,按照白宫设想,到本世纪末,这将能缓解气候变暖趋势近1华氏度。
  相较于在大气中残留时间最长、排放源多样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在大气中残留时间较短,且来源于特定的工业,因而更容易实现减排。
  2009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对《蒙特利尔议定书》提出一项修正案,首次要求缔约国逐步淘汰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使用。与美国至今未加入的《京都议定书》不同,《蒙特利尔议定书》获得了更广泛的全球共识。而支持《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的国家更是超过100个。但过去几年,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使得国际谈判进展缓慢。美方评论称,这次的中美协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事态在转变。同样,印度的态度似乎也有转变的迹象。
  美联社认为,中国向来奉行实用主义外交,中美能够就“超级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协议也是出于经济考量。环保组织近年来多次批评中国滥用联合国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根据这项机制,欧盟企业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厂和电厂手中购买排放许可,完成减排指标。然而排放许可的价格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由于氢氟碳化物这种副产品的危害是二氧化碳的上千倍,因此西方企业为氢氟碳化物排放许可支付的费用是二氧化碳的70多倍。
  英国环保组织环境调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资深成员克莱尔·佩里认为,丰厚的回报促使中国企业故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她甚至认为中国政府纵容了这种行为,通过对排放许可交易征收高达65%的税获取了至少10亿美元的暴利。
  欧盟最终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禁止企业为氢氟碳化物等副产品的排放付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于近日宣布,2030年前将向中国企业提供总额3.8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淘汰氢氟碳化物。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受此驱动而转变立场。
  6月24日,各国外交官将齐聚曼谷,参加持续一周的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际会议。中美的这一协议为逐步淘汰氢氟碳化物的真正谈判开启了大门,甚至有可能促成在今年10月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年度会议上达成正式协议。
  美国非营利智库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总裁杜尔伍德·策尔克指出,联合国气候公约框架下的谈判具有局限性,各国应该效仿中美协议,尝试框架外的谈判和合作。他还引用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在各自框架下进行减排谈判的例子,说明联合国气候谈判并非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途径。
  实际上,类似氢氟碳化物的“短命”温室气体还有很多,解决锅炉产生的黑炭和柴油发动机产生的烟尘等排放问题都可以借鉴中美模式。据了解全球气候谈判内情的人士透露,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协议出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