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退耕还林补贴政策陆续到期 多个省份要求重启 | |
作者:顾仲阳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651 更新时间:2013/7/25 10:44:01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
|
|
工程实施14年,补贴政策陆续到期 退耕还林如何进退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4年,政策陆续到期,新周期退耕还林政策能否接续备受关注。 7月24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会上提出,退耕还林工程要争取尽快重启,加强任务检查核查和工程效益检测。 实施效果 造林4.41亿亩,1.24亿农民直接受益 为应对盲目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引发的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1999年,我国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试点。2002年工程在25个省份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实施。 该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恢复及惠农项目。截至2012年底,中央已累计投入3247亿元,全国1.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恢复了植被。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使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 经济、社会效益同样明显。2279个县1.24亿农民直接从退耕还林工程中受益,户均已累计获得7000元政策补助,同时退耕后通过培育经济林、用材林,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外出打工等,找到了增收新增长点。 此外,通过退耕还林,广大山区、沙区农民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很多工程区逐步走上了坡耕地减少、粮食增产、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 工程接续 甘肃内蒙古贵州等多个省份递交工程重启报告 退耕还林工程是在结束了短缺经济、粮食出现阶段性过剩等特定历史条件下启动的。2000年以后,粮食连年减产,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退耕还林年度任务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调减了退耕地造林任务,增加了荒山荒地造林所占比重。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期,个别地方由于工程任务加大,建设质量下降;有的地方重造轻管,林木抚育不够,对后续产业发展考虑不够。因此,在2007年,国家暂停了退耕地造林任务。当年国务院决定将对农户的补助再延长一个周期: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 随着补贴政策陆续到期,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适当安排“十二五”时期重点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任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适当提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分项目的补助标准。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 然而,新一轮周期退耕还林如何接续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至今没有落地生根,只是在四川芦山等地的灾后重建规划中安排了退耕造林任务。 眼看政策陆续到期,甘肃、内蒙古、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等省份都向国务院递交了重启退耕还林工作的报告。 回答疑虑 退耕不影响耕地红线,适当缩短补贴周期 关于退耕还林,还有一些疑虑待解。 退耕还林继续实施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这是对工程最大的疑问。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现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25度以上陡坡地都是低产田,原来就不属于基本农田,退耕也不会影响18亿亩耕地红线。 很多工程区退耕还林后“粮下川、树上山”,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实现了减地不减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98年下降3.4%的情况下,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增产5213万吨。 对于影响粮食安全的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建议,下一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可以进一步提升退耕还草的比例,加大草业发展力度,增加畜牧业产量。 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实行了两个补贴周期,有人质疑,继续实施补贴周期是否太长,政府投入是否过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周鸿升说,下一步退耕还林工程要用补贴作为推动力,引导、支持农民在坡耕地上重点发展经济效益较好、见效较快的经济林树种,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等,尽快让农民见到收益。“这样农民的造血能力能较快增强,补贴周期就可以适当缩短。”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