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专家:土地并不缺 增加住房供在于提高城市容积率 | |
作者:张立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621 更新时间:2013/8/7 10:03:00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
|
|
中国的房价继续疯涨,在实体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地价与房价齐飞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矛盾的现象是,一线城市“地王”不断刷新与三四线城市“鬼城”普遍存在共存。 其中的逻辑很有特色,在缺乏产业基础的三四线城市,主要依靠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因此,在人口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土地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由于地区性公共资源过于集中于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但是,城市政府发展经济并不主要依靠地产,而是工业和商业,因此,大部分土地用于工业和商业开发,而少部分用于住宅项目,从而形成了住宅相对庞大的人口供应短缺的现象。 从世界各国来看,日本城市存量用地中76%是居住用地,纽约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42.2%,首尔为62.5%,伦敦为46.7%,而在中国大城市这个指标仅为30%左右。以北京为例,今年国有建设用地规划共有565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650公顷,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800公顷,商品住宅850公顷,住宅用地仅占总供地规模的29%。这是因为地方政府过于注重GDP和税收,超级城市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而不是工业,但后者在中国是构成GDP和税收的主要来源。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房产税没有推广,从而对地方政府构不成持续的税收来源,因此,地方政府更注重土地一次性出售的价格。如果住宅土地供应较少而住房需求较大的话,地价就会快速上涨,因此,减少住宅项目土地供应对一线城市管理者而言是有利的。 在现有的地方官员政绩激励条件下,增加住宅用地比例,必然影响工业、商业服务用地,拖累GDP增长并在地区间竞争中落伍,会对地方政绩产生消极影响。而分税制下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也鼓励了地方政府希望高价卖地来补充财政收入。 在中国地产市场长期存在着一种观点,即一线城市地价与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稀缺。事实上,土地并不稀缺,而是人为的稀缺。因为可以调整住宅与非住宅用地的比例,但地方政府又不想影响GDP;也可以允许农村集体用地直接入市,但为了控制土地供给与财政收入,又不允许这样做。 此外,中国也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容积率来增加住房供应。作为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恰好在城市化进程中,并且大城市又吸引了过多的人口,应该通过提高项目容积率增加住宅供应。但是,中国一线城市容积率普遍较低,北京住宅用地容积率限制在2.8以下,上海为2.5以下,而在中国香港,这个指标可以达到10,纽约甚至可以达到12。这是因为,中国城市管理者除了要GDP( 推出太多非住宅用地)、土地财政之外,还要城市外观的漂亮,建筑不能太拥挤,还不允许有贫民窟,因此在容积率上限制比较低,只有在城市远郊不影响主城外观的地方才会有高容积率的项目。 当城市不以人为本,而是地方政府利益为上的时候,城市用地的扭曲就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乃至生存。这意味着城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是一门生意,一种工具。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