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河金三角将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3/11/18 11:19:10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黄河金三角”在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晋陕豫黄河三角洲跨区域合作示范区”后,将再次获得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近日在河南三门峡市召开的“晋陕豫黄河三角洲跨区域合作与承接产业转移高层对话”会议上传来消息,预计今年年底,国务院将正式批复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此次会议上透露,正在编制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规划》将会给这个地区进一步推动合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将相应地赋予这个地区一些支持政策,包括准入门槛和诸多先行先试权。

  谋定国家战略

  “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发轫于1986年,当时的“黄河金三角”只有山西运城、陕西渭南和河南三门峡,2008年山西临汾市加入进来。目前“黄河金三角”4市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在5000亿元左右规模。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成立的初衷是希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相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看来,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的力量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逐渐在加大,“黄河金三角”在最近5年开始飞速发展,“过去的诸侯经济实际是计划经济,现在计划经济的思维逐渐在淡化。”

  “黄河金三角”从1986年创立初期至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合是一个最完整的亲历者。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黄河金三角”首先打破的是交通上的阻塞。运城与渭南、运城与三门峡都是近在咫尺,但是长期被黄河阻隔,隔河相望,交通、交流都不是很方便。于是,几个地方共同建设了风陵渡黄河大桥,这让原来从运城到三门峡靠摆渡、经常被堵在黄河岸边的情况不复存在,而是在大桥贯通后只需几分钟路程。

  但是相比地理上的阻碍,行政分割对经济的阻碍更为严重。

  让张建合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春天,属于华北电网末端的运城地区遭遇电荒,尽管“邻居”渭南市电力很富裕,但是渭南的电能却输送不过来,这种无形的行政分割给经济要素的整合造成了障碍。

  “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是我们有些体制上的障碍还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张建合说。

  2006年,张建合担任运城市常务副市长后即开始琢磨如何既能打通地理上的阻碍,又能消除行政分割的体制障碍。他带了十多个部门到三门峡、渭南、临汾考察学习。一圈走访下来,4个地市领导形成了高度共识,认为“黄河金三角”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而合作可以共赢。

  不久后他们到北京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并得到高度支持。这促成了2008年4市通过3个省政府联合向国家申报了“晋陕豫黄河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从而把“黄河金三角”从地方合作推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为什么“黄河金三角”在过去20多年里发展缓慢,而最近几年却风生水起呢?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的解读是,“区域合作发展的水平跟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金三角’从1986年开始进行区域经济的合作,但坦率地说那是一个水平比较低的合作。”

  抱团共赢

  在“黄河金三角”的相互合作中,企业的合作早于政府的合作。比如,“黄河金三角”地区都是黄土高坡,海拔高,苹果质量好,三省四市距离较近,平均不超过200公里。各个市的果业协会每年都要开几次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加强苹果产业的销售。此外,苹果种植中的技术交流更是紧密。

  临汾市市长赵跃进认为,“黄河金三角”地区年平均苹果产量716万吨,折合全世界人均2斤多苹果。这是“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需要相互的合作不应只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而应该考虑如何将苹果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的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使各个地市从中受益。

  对此,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表示认同,他认为,苹果产业在“黄河金三角”3省分布均衡,也有寺河山、二仙坡等各自的品牌。需要在开拓市场方面形成合力,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抱团取暖。“不然我宣传我们的寺河山、二仙坡,你宣传你的,这样就会产生恶性竞争,大家都应该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来找最大公约数。”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苹果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却在“黄河金三角”能够合作得非常好,说明最竞争的领域最有利于合作,最需要合作,也最能实现合作。

  但是许多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起来要困难得多,跨省医疗就是一个例子。

  运城市平陆县人社局副局长张娟珍称,平陆县的医疗条件相对有限,去运城市需要一个多钟头的车程,而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只需要10分钟。出于便利的选择,许多病人都选择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看病。

  2005年,平陆县人社局提出把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并把这个想法上报了上级领导。当时两省医保的政策不统一,药品目录也不一致。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开始了跨省协作。平陆县的城镇职工只要拿着《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协议书》,到平陆和三门峡两市看病,不需要办理转诊手续,实现了异地的跨省结算和报销。

  2013年1月到10月份,平陆县到三门峡医院住院病人已达1800余人,占住院比例7.7%,而三门峡市湖滨区却仅占1.6%。

  尽管如此,两地病人在具体的报销上还是受制于标准的不同,结算上还有些麻烦。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地领导相互之间协调沟通了许多次,之所以难以协调,因为涉及到利益。互通互联还存在缴费标准的高与低的问题,报销比例在不同地区还存在差异。

  “全国医保联网如此难以推进,是因为我们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怕被挤占,而这些都是属于城市市民的医疗资源。”运城市市长王清宪表示。

  利益分享是关键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从1986年开始的“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合作,这么多年的合作是不系统的。

  杨树平说:“眼前最大的障碍是玻璃门,是天花板,比如说渭南市地处关天-天水经济区,享受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相关政策,那么渭南享受到的相关政策能不能拿到我们‘黄河金三角’协作区来共同使用?”

  其他地市也表达了此类期望——别的地市的优惠政策也能为己所用。但渭南市市长奚正平认为,应该以合作的理念共同打造好的项目,以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

  “我们3省4市确实有很多优势,但是唯有合作才能让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运城市市长王清宪说,“合作的基础有历史的、人文的,但是真正经济的合作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推动一个地区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深入发展,在体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机制,必须有一种有利于促进合作的利益分享和成果分配的机制。”范恒山称。

  王清宪建议,“4个地市之间建立一个讨价还价的平台。就像WTO机制一样,是一个纯粹的利益协商机制,而不是一个分配命令机制。”

  倪鹏飞提醒说,这个“市场机制”还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比如合作的成本分摊、利息分享、权益的转移和交换,这些机制要围绕一个平等互利的原则。

  范恒山透露,为了解决上述区域合作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家正在编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规划》,国家将相应地赋予“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些支持政策,包括准入门槛和先行先试权,这将有利于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探索合作内容和路径。

  范恒山表示,“黄河金三角”是相对边缘区域的跨界合作区域,是综合性的合作和一体化,这里面既包括市场、产业的合作,也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甚至还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许多方面的合作。它实践的成功对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