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不再保密 耕地面积逆增长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498 更新时间:2013/12/16 10:38:44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
|
|
经济观察报多渠道获悉,遵照国务院安排,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准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以下简称“土地二调”)成果的发布工作,预计在年底之前,“土地二调”中获得的全国实际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一系列重要数据将正式对外公开。 由国土资源部主抓的“土地二调”于2007年启动,在2009年年底结束。对于“土地二调”最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国土资源部等方面此前一直对外严守秘密。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国土资源部汇报了“土地二调”的调查成果。按照会议要求,国土资源部将正式对外公开实际调查结果数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管理。 2008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是18.26亿亩,据悉,“土地二调”中获得的全国实际耕地面积将高于这个数字,全国耕地面积出现“逆增长”。对此,业内普遍的预测是,“土地二调”结果公布之后,在接下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国土资源部在用地管制上,可能会有所放松,农地征用也可能再掀高潮。 与业内普遍的预测不同,一位不愿署名的国土资源部专家做出的分析是,由于近三年国内公路、铁路等各类占地较多,预计目前全国耕地面积数据会低于“土地二调”结果。下一步,在土地建设指标、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土地主管部门仍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主要利用的是城镇工业存量用地、过去的乡镇企业用地。 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国务院在明年将重启中断6年多的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国家林业局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编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初步确定从2014到2020年再退耕还林8000万亩。 公开“二调”数据 “土地二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启动,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省、市、县的农村土地面积、城镇土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等数据,以及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等情况,采用的是卫星遥感成片技术,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总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2009年年底“土地二调”汇总结果显示,除了全国耕地面积比2008年公布的数字有所增加,建设用地是5.36亿亩,比上一年官方公布的相应数据多出4000多万亩。 全国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之所以都出现“逆增长”,主要原因一是过去地方政府出于多用地、多占地的利益考虑,上报时存在少报、瞒报;二是,过去采用航拍,受限于飞机数量、地形、天气等原因,统计面积因此也有遗漏。 中国政府曾在1984-1997年完成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当时农业税还未取消,中央也还没有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为减轻税收压力,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了少报耕地面积的策略。1995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是14.2亿亩,但1997年全国土地调查结束,国务院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是19.6亿亩。耕地面积同样出现“逆增长”。 “土地二调”中耕地面积再度出现大幅“逆增长”,主要是源于近些年中央实施的各种农业补贴。2004年粮食直补政策出台,由于农业补贴大都与耕地面积相关,因此各地少报、瞒报的耕地面积都开始显露出来。据前述国土资源部专家介绍,在“土地二调”中,仅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就多出7万亩,内蒙、新疆等省市的耕地面积也都有较大幅度上升。 在建设用地方面,由于国土资源部对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很严,也导致建设用地瞒报成风。“土地二调”中“新增”4000万亩建设用地,主要就是市县政府在GDP增速、土地出让金的压力之下,违规违法占地未被统计在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每年的土地指标差不多都被省、市瓜分完了,到了县里已经所剩无几,但县里的建设却照样搞得红红火火。” 对于国土资源部方面为何迟迟不对外公布“土地二调”的成果,前述国土资源部专家的解释是,2010年国土资源部就曾将“土地二调”情况向国务院做了汇报,考虑到公布结果可能造成地方违规征地再掀高潮,有关方面最终还是对“土地二调”结果采取了保密手段。从2009年开始,在每年发布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再没有出现新的全国耕地面积数据。 重启退耕还林 在实施3年多的保密措施之后,国土资源部之所以要公布“土地二调”结果,除了是要与中央推进新一轮土地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相配套,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重启“暂停”多年的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是朱镕基总理在任时于1999年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国内粮食总产量开始下跌,一直延续到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43065万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的粮食生产水平。有一种观点认为,除了干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发展大量占用耕地,以及一些地区盲目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导致全国粮食生产面积大幅锐减。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起,中央开始推出粮食直补、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到2006年国家开始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受粮食直补、免交农业税等政策推动,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终于再度超过50000万吨。 2007年下半年,国务院在安排国土资源部开展“土地二调”之后,于8月9日又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宣布停止退耕还林工程,同时还明确,在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直接补贴,以保障退耕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前述国土资源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中央决策层认为,退耕还林并不会影响粮食产量,也不会影响18亿亩耕地红线,退耕还林的土地都是一些25度以上陡坡地、严重沙化的土地,而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连续十年丰产、高产,下一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草业发展,增加畜牧业产量,在肉、蛋、奶等畜产品方面也对粮食安全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前述国土资源部专家补充表示,从近年全国粮食产量来看,特别是以前西部退耕还林比较多的省份,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很小,部分省份的产量还有提高,这说明退耕还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并不会造成粮食减产。 经济观察报还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方面正在筹划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方面也已经着手编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内蒙古、贵州、甘肃、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也都已经向国务院递交了重启退耕还林工作的报告。预计明年两会前后,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将重新启动。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