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重庆、湖北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配套机制尚需完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1692  更新时间:2014/4/9 11:05:57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继去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先后启动碳排放交易后,近日,湖北、重庆也获得了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入场券。其中,湖北碳交易首日便成交19笔、总成交量51万吨、成交金额1071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尽管试点地方在不断增多,但目前多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均存在交易量不持续、企业参与度较低、交易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7试点城市启动交易

  酝酿近3年,湖北、重庆终于拿到开展碳排放交易的获批证书。

  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月2日首个交易日碳排放权成交5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071万元,最高成交价格为22元/吨,全天收盘价为20元/吨。各项指标均位于已试点城市的前列。

  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便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湖北和重庆正式入市交易,也意味着7大试点城市已悉数步入正式交易时代。

  与湖北、天津、广东、深圳专门设置碳排放交易所不同的是,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在重庆碳排放交易中将扮演着平台角色。

  “同全国其他试点地方相比,湖北碳交易市场的特点在于配额方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湖北碳排放交易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需求,将碳排放权总量分为企业年度初始配额、企业新增预留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三部分,为企业新增产能或较大的产量变化预留了配额。

  企业参与激情不高

  尽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首日创下了佳绩,不过这一态势并未得到延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网站查询发现,4月2日成交5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071万元;4月4日共成交30.41万吨,累计成交额为809.27万元;4月8日共计成交11.20万吨,累计成交额为297.60万元,呈逐日下滑趋势。

  事实上,开市后交易量下滑、大幅波动的情况在各个交易试点普遍存在。深圳碳交易市场首日成交2万多吨,成交金额61万多元,次日则为零交易,且持续了近两个月;此外,包括北京、广州等试点地方的运行以来交易总量均不尽人意。

  据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下属的碳排放交易中心显示,目前还未有相关项目挂牌竞价。

  “交易量上不去在于企业的参与激情不高。”财经研究人士易鹏表示,目前大多数交易所的规定是控排企业在每年3月开始盘查确定上一年的排放量,且需要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后将配额上缴、注销,到5月底左右才能完成履约,剩余的才能进行交易。“这种预交易会让企业缺少底气,大家不清楚自己的配额究竟够不够用,会影响参与积极性”。

  此外,多名分析人士认为个人投资者介入碳排放权交易对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

  配套机制需完善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初衷是希望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最终的效果也是体现在节能减排上,市场的健康运行,需要相关制度予以配合。”易鹏说。

  在他看来,当前超标排放惩罚不明确的问题也对碳交易市场有所制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碳排放管理办法不在《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考验设定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范围内,多个地方关于碳排放超标的惩罚并未明确界定;有所界定的地方也存在力度不大的问题:比如上海规定最高罚款10万元、北京则规定按照市场均价3至5倍处罚等。

  “这些处罚措施对企业来说不算严格,只要交了罚款就能继续生产。并且大多数企业都有侥幸心理,这些罚款是建立在企业超标排放被发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侥幸没被发现,那么企业就不用为此付出任何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庆环保界人士说。

  尽管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仍然存在一定阻碍,不过多名分析人士均认为,随着市场逐步推进,控排企业意识逐渐增强,未来日益成熟的期货、期权交易以及碳金融衍生品也将进一步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