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海南8名残疾人将IT公司由小做大 产品获国际认证 | |
作者:记者孙令正 文章来源:南海网 点击数643 更新时间:2014/6/9 12:33:38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南海网海口6月7日消息:在海南,一支由残疾大学生为主要力量的特殊IT精英团队,被誉为“海南最美残疾人群体”的团队,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将收获的成果反哺社会,来帮助、救助更多的残疾朋友走出困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凭借身残志坚,艰苦创业的人生定位,他们仅用短短的3年多时间,将一家公司由小到大,发展成为在IT业内颇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研机构,实现了一个美丽的创业梦,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尊重——他们,就是一群来自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年轻残疾人。 “残友”模式的逐海梦 这应该是一个必然的开始。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投资商,这里再次掀起了一阵心潮澎湃的“闯海梦”。 2010年6月的一天,深圳市残友集团的创始人郑卫宁踏上了美丽的海南岛,看到了海的壮阔、天的蔚蓝、树的碧绿、风的润泽、人的善良,海南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情、良好的投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郑卫宁。 “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是一片未经开垦过的宝地。”经过一番详细的考察后,身为残疾人的郑卫宁发现,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很是适合残疾人生活、工作。 那一刻,郑卫宁决心留在这片土地上,复制他的残友模式,帮助海南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可是,作为一个在商海中扑腾多年的商人,郑卫宁也明白在海南立足创业面临的很多风险和不利因素:未知的市场需求、行动不便、资金短缺、人才招聘难等。他期待有热心人士来相助开拓这番事业。 就在他考察完毕将要离开海南岛的一次晚宴上,机缘的巧合遇到了一位爱心人士李德胜。一番交流后,李德胜被郑卫宁的事迹感动,他表示愿做义工帮助筹备海南残友。 郑卫宁邀请李德胜到深圳残友考察。在三天的考察期间,李德胜参观了残友软件开发团队、影视动漫团队、手机装配流水线团队等,而最让他心灵震撼的是,残友员工们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残友模式所彰显出来的社会意义深深打动了他。 来不及多想,此刻的那份感动已让李德胜“不能自拔”。共同的目标以及对残疾人事业的关爱,使李德胜考察期间就与郑卫宁共同谋划了海南残友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坚定了残友模式在海南复制推广的信心。 临别郑卫宁送给李德胜一句话:怀大爱心,做小事情,期待海南残友的事业尽快开花结果。 “八仙” 过海追求残友的梦想 2010年7月,深圳市残友集团抽调八名核心技术骨干组成团队,跨过琼州海峡,来到海南追求属于他们各自的梦想。8名IT精英,7男1女,其中4位是肢残,4位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因为刚好为八人,他们被同事称之为“八仙过海”。 领队刘运宝带着单凯、潘红兵、石进、董镇东、王伟、苏伟、邹小凤等人离开集团公司时,每人都是公司里“有身份的人”,都有比较好的岗位及待遇。 来自全国各地的“八仙”“过海”到海南来大展宏图、各显神通。创业的历程其实充满着艰辛和泪水。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德胜为“八仙”在海口市海甸岛一个小区租了两套单元房,解决了临时生活办公问题。由于没有业务运作,创业初期连吃饭、房租费都成了问题。 为了拓展业务,他们顶着烈日到政府部门、企业来推销自己,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怀疑、歧视,也经历了许多的感动。 因为没钱请不起做饭的厨师,他们轮流拄着拐杖、坐着轮椅自己做饭。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曾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 他们经常开着一辆红色的电动三轮车在海口到处找业务,经常被太阳暴晒或被大雨淋得湿漉漉回来。 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海南残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运宝清楚记得,当时为了跟某公司谈一笔5千元的业务,他来回就跑了“将近十多次”。 如今已是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石进说,当时工作的苦闷及艰苦的条件,他们也曾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错了”。因为之前的集团公司他们条件很好啊,如今“好像一无所有”,于是有的人甚至想回深圳去。 患有严重的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的单凯,平时都是坐在轮椅上。那时办公室和宿舍在不同的楼上,每次从办公室到宿舍的路,对单凯来说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坎,只得坐在轮椅上由几个轻度残疾的同事把他抬上台阶。 “我们最终的梦想不是自己的安逸,而是一份残疾人的事业”,这种精神让他们互相鼓励,不断坚持,克服了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困难。 2010年10月,就在公司创办一个月后,他们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数据库改造升级的业务,合同价值21万元,这可是他们来海南的第一笔业务。 “八仙”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订单,技术上他们轻车熟路,“各显神通”,没有办公桌,他们坐在床上、地板上敲打键盘;没有空调,八仙赤膊上阵挥汗如雨;为赶时间,他们挑灯夜战,以苦为乐。 经过5个月的奋战,他们将开发好的产品按客户要求按时交付使用,过硬的技术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并收获了上岛并成立公司以来的第一桶金。 这第一桶金来得无比珍贵,它奠定了海南残友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八仙立足海南发展的信心。 爱心扬起梦想的风帆 如今已是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潘红兵说,海南残友创业初期,就确定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发展方向——组建软件研发团队。 面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定位,他们确定以研发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推动海南IT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己任,以残疾人人力资源为基础,实现“社会民生与现代产业体系互助发展的和谐科技事业”美丽愿景,进而架构“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方”的远大目标。 2011年2月,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海南残友打造了以产品开拓市场的布局正是展开。 公司负责市场化运作,形成系列产品;研究院负责技术攻关,吸收借鉴国内外最先进技术进行研发,为公司拓展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基础。 如何才能壮大公司,人才是关键。海南残友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公开招聘残疾大学生,到2011年底,队伍由8个人发展到23人,产值突破100万元。 而随着残友队伍的不断壮大,当时租住的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办公和生活需求,因为20多名残疾人生活在一个市中心的小区里,多少也带来了一些不便,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满足残疾员工无障碍通行的工作场所。 公司刚起步,这样的办公场地谈何容易?正当他们无奈之际,2011年3月,海南海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喜安先生被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这位慈善的企业家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出资600万元,仅用8个月的时间为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无障碍办公场所。 2012年1月17日,这是让海南残友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研究院及公司搬进了新的办公场所,更让大家激动的是,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等省领导也莅临现场揭牌,并勉励残友利用现有平台优势,聚拢周边残障人士,把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服务外包等业务,不断拓展远程就业渠道。 省领导为海南残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体残友员工倍受鼓舞,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回馈社会。此后,海南残友在新的办公场所开始不断创造奇迹,进入快速发展期。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残友已初具规模,领域涉及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平面、多媒体影视技术、电子商务、移动通讯设备、光电等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与运维;以及其他与残疾人相关的技术研发与运维。 艰辛的付出终于等来硕果的收获。此时的“八仙”伴随着公司的壮大而成长,刘运宝成为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海南残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凯,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技术总顾问;潘红兵,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海南残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残友们已扬起梦想的风帆! 梦想在温馨里成长 6月,正值夏季的海口市旧州镇阳光似火,而在绿树婆沙的海南残友公司里,没有一丝烦躁,所有的人都显得那样的从容、舒适。 其实,海南残友刚刚进入就引起时任海南省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敏锐的意识到残友模式在海南落地生根,必将惠及海南更多的残疾人。海南省残联做起了残友的贴心人,为研究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公司一起为残疾员工铺设了无障碍通道和完善办公、生活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团队“坐得住、肯钻研、人员稳定、目标统一”的优势,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实行独特退养制度,对将来不能再工作的残疾员工,实行工资及生活补贴的全额照发,内部退养的员工也可以终身领取在公司的最高绩效工资的制度。 经过几年的摸索,海南残友开始专注以标准化、专业化社会服务,实现包吃包住包洗衣的无障碍生活保障,规避残疾人肢体障碍,面向电脑屏幕,发挥残疾人稳定、踏实的特质,在软件开发、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等领域,基于“优势视角、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让体力劳动时代被视为“社会包袱、家庭累赘”的残疾群体,成为新知识经济时代非体力劳动“优质的人力资源”。 海南残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时刻记得惠及更多残疾人的目标。了解到海南有50万残疾人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2012年1月,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与海南省残联共同成立“海南残疾人培训就业示范基地”。 培训合格后,研究院为每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建立学员档案。这些学员除研究院留用一部分,剩余的由研究院负责安排推荐到社会各用人单位就业,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基地成立以来已培训学员7期共260人次,就业率达到90%。 今年40岁的符红丽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手和右脚残疾,她的丈夫也是一名残疾人,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只能躺在床上。没有了经济来源,全家生活陷入了困境,儿子还在上小学。 2013年底,在研究院的悉心教导、鼓励下,她参加了研究院的培训班。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她就已经可以熟练操作电脑,仅靠一只手就能设计出精美的画面来。培训结束后被录用为研究院的正式员工,负责软件用户界面设计。如今,每月的工资保障了家庭日常开支和小孩上学的费用,她不再是家里的负担。 符红丽仅是从这个培训班中走出去的一个。海南残友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哺、回报社会,让更多的“符红丽”们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学有所成,实现就业。 2014年3月,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又与淘宝网签订“海南省残疾人千人就业计划”,计划用2-3年的时间培训残疾员工1千人,组建淘宝网客服团队。淘宝网为每位员工免费配送电脑和客服软件,使更多的重度残疾人在家中实现远程就业。 当月,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被中国残联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汗水里梦想成真 三年过去,海南残友不但实现了“就业一人、幸福一家、安定一方”的构想,他们艰苦拼搏、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也让众多的残疾人朋友感受到,自己也是可以实现梦想的。 三年多的时间,因为不懈的付出和追求,因为那一份爱心和责任,因为得到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如今的海南残友由最初的“八仙”,发展成了拥有83人的残友创业团队,并先后成立了海南残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海南残友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残友网门户网站、海南残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初步形成集团化经营格局,先后承接了巴西呼叫中心、呼伦贝尔市残联、海南省残联、海南团省委、四川成都曙光网络公司、海南省多个重要部门的数据库建设等重要项目;开发出《海南省残疾人数字化管理平台》、《汽车手机移动诊断系统》、《移动OA系列办公系统》、《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无障碍云服务平台》等具有知识产权的优秀项目,以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赞誉。 2012年9月,残友成功通过CMMI5级国际认证,研究院的软件开发在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在了行业前列,拥有了国际化业务拓展的通行证。 2013年,研究院产值突破1000万元,不但为残疾人实现了自身价值提供了发挥才智的舞台,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1月13日,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成立暨捐赠仪式现场,这群在别人看来需要帮助的人,却将400万元捐赠给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用于帮助其他残疾人——他们的义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都称赞他们是“海南最美残疾人群体”。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