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温州爵士鼓制造第一人杜乘风:今年预期出口额5000万元 | |
作者:记者 邹丽丹… 文章来源:温州网 点击数511 更新时间:2014/7/3 10:17:45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见到温州中联·格莱姆乐器分公司总经理杜乘风时,他正在车间干活。“今年一年的订单已经被排得满满的,所有工人都在赶工,包括我自己。”最近几年,杜乘风凭借这份忙碌获得不错的收成,从五年前几十平方米租用厂房搬到现在的6000平方米厂房里就是一个见证。而且他也获得了一个当下非常响亮的名号——“十大优秀文化温商”。本周一,温都记者走近这位温州爵士鼓 专访 关键词:转型 记者:从紧固件生产到乐器制造,你如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并完成转型?谁对你转型发展提供的帮助最大? 杜乘风:对于乐器生产我不算是门外汉。从1995年公司成立开始,我除了生产销售非标异型紧固件以外,也给国内大型乐器厂生产配件。十几年下来我都没有太多想法,一直到2007年,这一年遇到一个契机,让我开始考虑转型。当时爵士鼓的各种国际品牌将自己的生产环节逐步移到中国,而国产品牌很少,产品品质也不高,相对应的是国内需求正在上升。 在此背景下,我开始考虑从做配件提升到做成品。但现实情况比想象要复杂很多,真正开始投资的时候你会发现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因为爵士鼓要有1500个~1800个配件,而温州在当时还没成熟的产业链,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是生产其中一部分而是全部,需要自主开发生产设备、引进生产流水线……需要巨额投入。放弃一个成熟的行业转型新行业的决定并不容易。我们刚起步就要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第一年的时候基本没有利润。 幸运的是在转型路上,我的弟弟杜凌云辞掉了十几年公务员的铁饭碗,和我一起设计研发,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更增强了我的信心。经过几年的磨合,企业从传统产品异型紧固件实现转型,成功跨入生产文化娱乐产品的行列。现在我们有6000平方米的厂房,比生产紧固件那会大多了。 关键词:优势 记者:乐器制造在温州不算是一个大产业,你在温州选择这样一个行业看到了什么?中短期里你如何保证公司能在该行业中脱颖而出? 声音 鼓动人心,就如爵士鼓的音乐伴随着创业路,爵士鼓和创业,语意双关。 做工业设计的,就是要追求细节的完美,细致到爵士鼓上一千多个配件。 评论 杜乘风:就像之前我说的那样,一套爵士鼓的构成很复杂,涉及塑料、电镀、铝件、五金件等很多行业,恰恰这些行业在温州比较发达,如果我把厂设在其他的城市,就不具备这些优势。 要想公司出类拔萃,自然要在研发上下工夫。我们公司也一样,人才引进和新产品的研发这两手都在抓。从2009年开始,光我们自己团队就研究开发了上百台设备,这些成果是我和我弟弟几乎24小时跟员工吃住在一起获得的,创业不易。而就是因为这份勤奋和技术积累,国内外顶级的品牌经销商会有兴趣过来跟我们公司谈合作。 效果当然也很明显,我们这五年生产销售规模在我省居首位,在全国同行排名中居第六位。 文化饭好吃否 最近几年温州全市各地都在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仅文化产业园区就从2009年的一家,到现今的7家,其中还建成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规模大大提升。这是好事,但也正因为是个热潮,难免有鱼目混珠、挂羊头卖狗肉的充斥其间。文化饭不好吃,不但要有创新也要有过往的文化积淀,谦虚些讲,文化产业并不是温州传统强项,要想成功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今年五月底召开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进大会上透露的信息看,温州市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还属于“数量偏少、层次偏低”,有些投资甚至“有名无实”。杜乘风给大家的启示在于,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做,文化产业在温州同样可以干得很成功。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化产业这篇企业家文章或许也注定会跌宕起伏,参与者投机心态不可有,否则文化烂尾楼杀伤力也不容小觑。小禹 关键词:格莱姆 记者:能简单介绍下你们的爵士鼓么,这些品牌都出现在哪些市场上?有出名的乐团或者个人使用过吗? 杜乘风:我们有两个自主品牌,一个是GLAMOR(格莱姆),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音乐大奖——格莱美,我希望自己的品牌未来也有这样的声望,另外一个是LOKI(洛基),两个品牌的区别在于内销和出口。洛基目前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泰国、印度、菲律宾、俄罗斯、印尼等国。还有一些贴牌生产的出口乐器,主要出口美国、巴西、英国、德国、韩国、日本。 我相信我们产品的质量正在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像巴西的知名职业鼓手Alexandre Cunha用的就是我们加工的爵士鼓。销售也没有受到这几年外贸整体环境影响,销售额从2009年的30多万元,到2013年1980万元,今年预计能突破5000万元。 记者:第一次做出一架品质上乘的爵士鼓是什么时候?你做了哪些努力?据你了解,温州人对爵士鼓的了解程度怎么样? 杜乘风: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其实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像日本、美国、德国的客商对于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日本客商会对产品从图纸到最后的成品进行至少三次的三维检验,有一点瑕疵就不能过关了。 做出一架品质上乘的爵士鼓是在无数次的报废中历练出来的,对于第一架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其中的艰辛记忆犹新。当时为了做出品质上乘的鼓,每天基本吃睡都在工厂里,可以说是与鼓同眠。 爵士鼓在温州前几年并不流行,当时一架鼓生产出来,想找个调音的老师都找不到。但如今学爵士鼓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像我们公司目前已和全国80多个地区的琴行合作,设立省级代销点和市级代销点。 关键词:满负荷 记者:今年爵士鼓市场整体如何?如何保证这个市场? 杜乘风:我们今年是满负荷运作,现在一年的订单已经收满。200多名员工加班加点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订单按时按质完成。 品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让你获得更多的客源。今年5月份,美国一家全球知名乐器商下单12000套。去年刚开始尝试跟我们合作的时候只下单了200多套,而今年的订单量在逐月提升。 关键词:期待政策 记者:现在到处都在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你如何看待这种氛围?你认为这其中有些什么机会?你又期望那些政策? 杜乘风:希望能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把企业做大,为温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过,文化企业的发展目前还是有很多瓶颈,像爵士鼓仓储的场地较大,而公司的场地已经无法容纳,我们只能另租地方。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就需要加大研发,后期要研发的电鼓、乐器支架、摄影器材支架等新的文化产品都面临着资金的难题,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文化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百年品牌 记者:现在回顾企业转型,你觉得得到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如果再给你选择一次,你会选择什么? 杜乘风:转型成功成就了温州的鼓乐行业,这几年的努力也让我相信当初的选择。从为他人作嫁衣的“中国制造”,到创建自主品牌的“中国创造”,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 我个人比较喜欢德国Sonor品牌,一个有着130多年精湛工艺的击乐品牌,喜欢的原因是品牌背后,鼓乐做工对精湛的追求,喜欢它的质量,这也是格莱姆乐器要学习的,我希望能成就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温州百年乐器品牌。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