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蜂蜜掺假不绝在于标准“缺陷”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点击数271 更新时间:2014/7/18 8:18:55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国家标准查询网:蜂蜜是颇受青睐的养生保健食品,然而,近日业内人士曝出: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在售价较高的蜜种中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且通过检测,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一时间,国内蜂蜜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果糖葡萄糖含量标注不清 不少商场、超市和蜂蜜专卖店销售的蜂蜜产品标注含糊不清,多以“天然”、“野生”、“纯正”等关键词作为卖点,却没标明蜂蜜具体成分。不少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蜂蜜”自称,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价格较为便宜的蜂蜜外包装上多写着“调配蜜汁”、“蜂蜜含量50%”等字样,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也都是正宗的好蜂蜜,只是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而已。虽然市面上不少“蜂蜜”的外包装上都标示着“天然”、“原生态”等字样,但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却发现,其中不乏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成分。而纯正的蜂蜜产品自身含有这些物质,但不允许加入这些物质,在配料表上也只标注蜂蜜,而不会出现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成分。 专家指出,配料表上出现葡萄糖、果葡糖浆这些成分,即表明是后期添加。而且,在售的蜂蜜绝大多数都未标明蜂蜜的具体成分及含量。 蜂蜜掺假手段多样 事实上,蜂蜜掺假现象长期存在,每年相关部门抽查后都会曝光问题产品。此前中国香港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发现:55款蜂蜜样本中有14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12款竟然还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 资深蜂蜜专家王先生透露,不仅农贸市场出售有假蜂蜜,在许多大型超市也有假蜂蜜。 据介绍,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而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蜂蜜生产期间用白糖或者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往蜂蜜里大量掺入糖浆等较低成本的糖类;三是往蜂蜜里加入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添加剂,用“蜂蜜制品”伪造“蜂蜜”;四是在同为真蜂蜜的情况下把价格低的掺入到价格高的当中,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透露,使用糖浆制造假蜂蜜,其成本明显低于真蜂蜜。用果葡糖浆生产“蜂蜜”,每吨大约4000元。而蜂蜜价格因产地各异,一般每吨在2万到4万元之间,因而假蜂蜜的利润相当可观。此前曾被曝光的某蜂业公司掺假方式就十分隐蔽,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掺了60%油菜花蜂蜜。“这样下来,既不容易被发现掺杂现象,也大大压缩了蜂蜜的生产成本,企业就可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业内人士表示。 而由于假蜂蜜的泛滥,真蜂蜜受到冲击,不但销售不畅,价格也难以回归到蜂蜜价值,有时候甚至低到白糖的价格,严重挫伤了部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假蜜驱逐真蜜”的现象出现。 掺假不绝在于标准“缺陷” 这些年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可为何蜂蜜产品掺假情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北京市朝阳区食品协会副会长鲍新春指出,现有国家标准不够完善及监管缺失,是假蜂蜜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蜂蜜主要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国内的标准允许有少量蔗糖,国外一般强调无添加、无提取。根据蜂蜜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的规定,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尽管蔗糖的含量不多,这一规定却无疑承认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效应。 而在2011年的蜂蜜国标实施前,蜂蜜的旧国标(GB187962005)在真实性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鲍新春还表示,蜂蜜虽然是进入市场较早的农产品,但其在市场运作上并不规范,“在散装蜂蜜这一块质量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对于养蜂散户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为,政府监管是比较缺失的,通常只有工商部门会监管。”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