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墨高铁爽约警示中企走出去风险
作者:余丰慧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点击数1324  更新时间:2015/2/9 11:25:27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针对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的困境,中国商务部2月5日表示,类似事件需要有一个平常心去看待,“虽然是暂停了,但对于中国企业付出的费用、成本、利益等问题应该给予有效的措施予以保障。中国政府会长期跟踪这一事件的进展”(2月6日 新华网)。

  墨西哥高铁项目两度爽约实属罕见。爽约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国企业,即: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铁建等相关企业。从墨政府宣布第二次无限期搁置高铁项目后的股市表现看,市场反应很强烈。2月2日的本周第一个交易日,中国北车跌停,中国南车大跌9.95%,受墨西哥暂停高铁项目影响,铁路基建概念以4.58%的跌幅领跌。实际上,墨西哥高铁二度爽约,并且这次无限期爽约,基本可以判断是彻底“黄”了,这是导致市场反应如此剧烈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说是彻底“黄”了呢?第一次爽约,墨政府解释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竞标的合法性,避免出现任何透明性的问题。”这就是说还要重启招标,中国企业还有希望。其实,在第一次招标中中国铁建准备的最为充分。为了确保中标成功率,策略性地以中国铁建牵头,成立了一个国际联合体参与竞标,其中包括中国南车以及四家墨西哥本土公司。“四家墨西哥本土公司”是高明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墨西哥本土公司的影响力提高竞标的成功率。结果是,去年10月15日投标最后截止日期,只有由中国铁建牵头的这家联合体成为该项目的唯一竞标者。确保了胜券在握。然而,最终墨政府宣布无效了。

  这第二次爽约的原因是在国际油价保持低位、美国利率看涨前景下,墨西哥财政和公共信贷部将调整联邦公共管理支出,改善预算状况。其中在投资方面将减少约181亿比索的投资项目,约合75亿元人民币,这就包括无限期暂停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等。墨西哥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预算的约三分之一来自石油收入。如果以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而无限期停止高铁项目,那么,何时再启动、是否还再启动?不确定因素就很大了。

  墨西哥两度爽约高铁项目特别是第二次爽约,其背后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油价下跌导致的财政原因,极有可能要复杂的多。有分析认为,政治上的考量因素不能说没有。比如,墨西哥2018年要进行大选,本来这条铁路可以给总统涅托加分,但是一波三折之后,不可能加分,所以不如不做。墨西哥去年43名女学生被害一事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国内政局不太稳定,加之油价下滑,总统涅托的政治压力较大。

  笔者妄加猜测,不排除背后有大国或者更大财团插手给墨政府施加压力。墨政府逼迫之下,只有再次来个”缓兵之计”。无限期搁置,一方面墨政府可以争取一些时间周旋和考虑,另一方面也给其他财团一些充分准备空间和时间。以防止志在必得的中国企业把墨高铁项目烧的过热、过于敏感。让其冷却下来,冷静下来,躲过这个敏感、矛盾交织期,避过风头后再做打算不失为一种策略。

  如果真是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墨西哥财政困难而搁置高铁项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墨西哥高铁项目原计划2014年12月动工,2017年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中国企业仓促开始建设后,中途遭遇油价暴跌导致墨西哥政府财政危机的话,有可能形成半拉子工程,说不定一个拖欠款就使得中国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目前,一方面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积极与墨政府协商补偿中国企业前期招标投入损失问题。有消息称,墨西哥就取消中企高铁中标赔偿1亿,希望尽快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紧盯墨西哥高铁项目招标动向,应该说还有机会,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墨西哥高铁项目两次爽约警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而“走出去”的路途绝不是平坦而是荆棘坎坷的。不仅仅要考虑经济经营回报等财务因素,还要考虑政治环境、文化差异、特别是政治稳定性、制度政策是否可预期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由于制度比较成熟稳定,政策可预期度高,只要着重考量经济经营情况即可,而政治因素变故不多、不确定性风险较小。这也许是亿万富翁巴菲特和亚洲首富李嘉诚都有意图或已经开始大举投资进军欧洲市场的原因。这很值得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思考和学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