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中国在标准化工作改革中走向辉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15/4/15 8:25:58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国家标准查询网:六大改革措施、三个阶段实施,整个改革从今年开始一直持续至202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不仅吹响了我国新时期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号角,更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标准化工作勾勒出了新的蓝图,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方案》到底是如何出炉的?《方案》会给我国标准化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现场,中国质量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标准化改革《方案》的推动者、国务院参事张纲,请他畅谈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改革之路。 谈始末:8位参事联名建议改革 “《方案》的出台是划时代的,伴随它的贯彻实施,中国标准化工作必将开辟新纪元。《方案》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中国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谈及《方案》出台的意义,张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同时还透露:“国务院参事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建议内容在《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原来去年7月份,张纲会同其他7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改革我国标准化体系和标准管理体制的建议。这份建议,收到多位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先后作出重要批示,促进了《方案》的出炉。 “国务院参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向国务院领导及时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我们8位参事联合提出建议就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我现在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认可,并推动了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进程。”张纲面带微笑地说道。 作为长期从事质量工作的专家,张纲对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十分熟悉。为了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他与其他国务院参事一起,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科研单位以及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吸收国内外标准发展比较研究的成果。他特地说道,在广东调研时,民间自发建立的联盟标准,也就是团体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推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迫切感觉到:目前我国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标准化事业健康发展、进而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到了非改不可的关键时期。 “《方案》出台,意味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迈出了坚实和关键的第一步,但要全面落实这个方案,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张纲面带沉思地说道。 谈建议:围绕“三制”稳步推进 如何保证《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地,最终完成三步走的目标,张纲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法制。 改革体制,就是要改变现有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构建“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加快组建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事项。“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日、韩等国已有的成功做法。”张纲表示,在强化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的同时,应抓紧拟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能,让其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协同、协调、协作是“统一、高效、权威”的基础。 创新机制,就是在标准化工作改革中重构新机制。“如在强制性标准大幅‘瘦身’的情况下,统一立项、统一编号、统一通报、统一发布,并实施统一的分析报告制度,需要全新的机制保障。”张纲用一个个例子对机制创新进行了解释:“又如,改革方案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这方面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市场培育尚不充分,固有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仍然存在,团体标准的培育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需要创建有利于成长的全新工作机制。” 张纲还特意强调了《方案》中提到的“企业标准的自我申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他认为这项改革的意义非同一般,其意义已经超越标准本身,是一项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制度创新。它体现简政放权,不仅能给企业松绑,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使企业通过制定实施更高标准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有利于落实企业质量和标准化的主体责任;还可营造市场环境,按照“优质优价”原则,让消费者“用脚投票”,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质量取向的梯级消费,促进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它还可创新监管制度,改革政府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模式,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完善法制,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依法改革。“《标准化法》的修订是首要的、基础的、也是紧迫的。但同时还需将涉及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列入议事日程”,张纲语重心长地说,“方案中‘法律法规对标准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一、高效、权威’的改革目标,也必将削弱改革实施的总体效果。所以既要依法改革,又要用改革引导立法或修法。” 谈期盼:改革要敢啃“硬骨头” 任何一项改革,从来都不能一蹴而就,标准化工作改革是对几十年来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的“手术”,是对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的重构,关系到40多个部门,涉及面之广,协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目标就会实现。”张纲胸有成竹地说道。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总理报告后的直接感受是,总理不仅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品牌工作,而且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我们应当抓紧做好这篇大文章,从理论支撑、体制保障、路径设计等方面破题。”尽管两会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回忆起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张纲仍然语带喜悦,这也让他对实现《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充满信心和期待。 在张纲看来,从短期看,标准化工作改革就是要打好国家强制标准的“开局之战”,建立一套新的体制机制,让各部门从新定位,更好发挥自身在新体制机制中的作用;从长远看,我国的标准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 “改革一定要敢于啃‘硬骨头’,标准化改革也要动真格。”谈及对未来的期盼,张纲充满憧憬:“我认为,这个方案经过充分酝酿,站位高、方向明、切入准、举措实,科学严谨,凝聚着改革的勇气、智慧、决心。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改革序幕已经拉开,我深信,中国标准化工作将在改革中走向辉煌。”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