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你们平时戴的运动手环有国家标准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点击数208 更新时间:2015/6/29 8:15:50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国家标准查询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运动手环来监测自己的运动量,使用智能眼镜记录徒步、滑雪、跳伞等运动瞬间,然而安全隐患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一大问题。 此前就有Fitbit手环致大量用户过敏事件,共有超过1万名用户出现了过敏情况,因而Fitbit做了大批量召回。 Fitbit过敏事件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同时也让国际可穿戴设备组织意识到制定可穿戴设备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可穿戴技术集团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tammel解释:“Fitbit的过敏事件其实不是电子方面的问题,而是与产品的金属部分有关系,由于金属致使皮肤过敏发炎。” 在中国,特别是被称为“寨都”的深圳,生产销售可穿戴设备的厂商数不胜数,价格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虽然这些产品或许暂未出现对人体伤害的例子,但Fitbit是前车之鉴。 据IDC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行业今年的发货量预计将达到7210万部,较一年前的2640万部增长173%。该行业发货量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实现复合年增长率42.6%,在2019年达到1.557亿部。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中国制造是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主力军。”TüV南德意志集团大中华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华德(Dirk von Wahl)说。 中国不仅仅是制造商的主力军,更是使用者的主要群体,中国可穿戴设备标准的制定,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可穿戴联盟组织召开了《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工作会,联合工信部共同探讨可穿戴标准体系,希望进一步促成业内建立标准。 6月19日,在由TüV南德主办的2015国际智能可穿戴设备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范华德称,将与中国检验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标准的制定。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电池、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无线连接、电磁兼容、有害物质的使用都与使用者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认证评估。范华德称:“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软件的缺陷等问题都值得考虑,尤其是植入其他硬件的产品,更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需要由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中国检验有限公司(香港)董事长王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可穿戴设备的标准,欧洲市场也只是在做一些尝试。同时基于欧洲或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的市场情况。这决定了中国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多方共同解决的问题。 常接触的可穿戴设备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运动休闲类,最普遍的就是智能手环;第二种是娱乐休闲类,像智能手表;第三种是医疗保健类,也称为“移动医疗”类产品,比如智能血压计,可以24小时对血压情况进行监控,并由此提供治疗方面的参考信息;第四种为智能家居类,移动可穿戴设备通过WiFi或其他无线方式,实现对智能家庭用品的操作。 这些产品在制定标准方面比较复杂,比如移动医疗类的就需要既符合医疗器械标准,又符合可穿戴设备的标准。 目前中国的可穿戴设备是按照相关元器件方面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王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整合,并且使整合后新的标准适合中国市场,最终才能够使可穿戴设备的厂商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引,使产品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环境。” 至于国家标准什么时候能够出台,工信部以及相关部门还未说明。此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于2013年10月发布的《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涵盖了推动制定相关标准的部分,其中“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在物联网领域,将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 除了产品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安全问题之外,数据泄露是用户最为担心的一点。“可穿戴设备很容易被破解。”卡巴斯基实验室的高级安全研究员大卫·雅各比曾表示,“黑客能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可穿戴设备。” 范华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商业模式更偏重于硬件研制,95%是硬件,5%是软件。但是今后3-5年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可能只占20%,而软件以及数据相关的服务可能会占80%。”他也认为面对巨大改变,数据安全是产品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