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多种生物识别 复合认证或成未来趋势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点击数842 更新时间:2015/9/30 10:36:22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
|
|
生物识别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正是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近年发展最快的新技术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达到9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250亿美元。然而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哪种生物识别技术更出色?更安全成为争论焦点。 指纹识别:应用方便但风险高 “以前人们认为指纹识别很安全,除了在手脏、皮肤受损时识别会受影响,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这是忽略了指纹识别的风险性。”Alex是广州某家识别技术企业的工程师。他表示,指纹识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方便,但很容易复制,并引来安全风险。 Alex表示,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指纹识别技术带来的风险极高。“比如在监狱,万一发生逃狱,疯狂的逃犯为了用狱警的手指指纹去破解指纹锁,甚至可能做出伤害狱警的行为。”Alex表示,在银行,用户指纹识别来检验身份就更是不靠谱的事情,因为指纹太容易造假了。 据Alex介绍,近年来指纹识别技术屡屡造成风险。比如2014年6月河南出现了戴指纹膜以假乱真的事件。据悉该考场以前多次出现枪手用仿真的指纹膜代替考试,且屡试不爽。直到某次一名女“枪手”因为一时粗心,将原本应该贴在中指的“指纹膜”错误地贴在了食指上,才导致事情败露。 眼球识别:黑暗环境受制约 除了指纹识别,目前更精确,更安全的技术包括眼球识别技术和静脉识别技术。据记者了解,眼球识别技术目前在一些手机诸如vivoX5Pro、TCL等手机上都有使用。该技术通过识别独一无二的眼球静脉图案,来辨别不同生物活体,从而实现高度的安全性与不可复制性。 这项加密技术识别的是人眼眼白中的静脉血管图案,这种图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在安全性能上甚至比指纹识别更优。不过眼球识别技术的缺点是在黑暗环境下使用会受到一定制约。记者体验了配备眼球识别技术的手机,发现在实际应用下,识别时间有点长,不如指纹识别方便快捷。 刷脸刷声带:整容变声容易仿冒 那么“刷脸”的安全性又如何呢?今年3月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演示了蚂蚁金服的扫脸技术。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向记者表示,目前人脸识别的识别率超过99.5%,甚至超过了受人类肉眼识别。当然,人脸识别也有天然的漏洞。张毅表示,在整容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也不少。 声音识别是另外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目前新版微信上已经可以透过“声音锁”来登陆。用户在微信设置里开启“声音锁”功能后,退出账号再登录时,只要读出相应的数字,无需输入密码就能进入微信。不过张毅认为,声音也是很容易仿冒的,比如利用各种“变声器”变声。因此声音锁应用于银行检验、支付上则不太靠谱。 静脉识别:安全性高但暂难应用在手机上 静脉识别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据广州微盾信息科技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跟指纹识别的使用方法一样,用户只需轻松放置手指于识别器上,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图像就能被特殊的光学镜头准确拍摄。由于每个人每根手指的静脉血管图像特征都不同,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那么作为身份授权身份认证且精确度是相当高的。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此项技术需要特殊的镜头,因此暂时难以应用于手机上。 未来趋势 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必将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符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不久的将来复合生物识别将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 与互联网及安防子系统的跨界融合:随着安防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作为安防领域的一个分支,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集将成为安防行业的下一个着力点。因此,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也在寻求新的突破点,力争实现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无缝对接。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的复合身份认证: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智能手机来处理消费、转账等个人财务事项,也有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放置于云端进行存储和管理。一旦智能手机丢失或者账号被盗,都将导致人们的财产和个人隐私数据的丢失和外泄。因此,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更安全、更便捷的身份认证技术,复合生物识别也是其首选的验证方式,所以在未来,复合验证不仅仅会广泛地应用于安防行业、金融支付行业,在云服务等大型网络服务系统之中也会见到它们的身影。 复合生物特征识别较单一特征识别具有更多的优势,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非普遍性、欺诈行为、无效性和不准确性等问题在复合生物识别中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融合和标准化等不同的技巧又使得复合生物识别更加准确和有效。虽然复合生物识别系统也存在高额成本等不利因素,但是随着硬件技术以及系统在公共领域如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法学研究等方面具大潜能的不断提高,复合生物识别必然成为未来身份认证技术的主流。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