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邑:标准化成为农业导向标
作者:本报记者秦志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438  更新时间:2016/8/18 10:24:14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2015年11月6日,大邑县农标办组织调研小组,对安仁镇广贤村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大邑旭成农作物合作社烘干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

    这几天,青龙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正平正忙着为即将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举办的成都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现场交流会做准备,而更忙的是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邑县农标办)。8月4日,大邑县农标办对上述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展馆等现场会节点的工作进度进行了检查。

    大邑县农标办成立于2013年,是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办、质监局等28个部门和20个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督管理局。2013年12月,大邑县被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用3年时间创建四川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农标办应运而生。

    此后,大邑县便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为目标,正式开启了“大邑模式”。“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知名度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这是大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骆俊刚最直观的感受。骆俊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邑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显示出了极具亮点的农业标准化新模式。

    农业综合标准化先行区

    大邑县是四川省传统农业大县,地处北纬3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高林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诸多具有独特内在品质和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农业产品。

    有机农产品、绿色产品是大邑县的新兴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大邑县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形成了粮油、果蔬、畜禽、中药材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

    2013年12月被批准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大邑县为此提出了“一个目标、四步走”的工作思路,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大邑模式’”为标准化建设目标,实行“分批打造、逐步推进、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工作路线。

    大邑县农标办主任朱幼红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全县一盘棋,持续大力度地向“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大邑模式”的目标迈进,已固化并总结出“3375”大邑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法,实现了农业标准化在大邑生根、发芽、开花,并正在结出硕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3375”大邑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法分别是指三类标准、三级培训体制、七化措施建试点和五种宣传手段。

    据骆俊刚介绍,到2015年,大邑县完成了动物防疫、种养循环、农产品质量安全、美丽乡村建设四大标准体系的建立,新制定标准96项、修订标准88项、建立了3家企业核心标准体、创新搭建标准综合体3个。

    与此同时,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大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七化”措施,已打造涵盖了果蔬、中药材、水产养殖,一、三产业互动乡村旅游的标杆型示范点19家。

    截至2015年,大邑县基本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县主导产业产品和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15年8月,在国家标准委组织的第八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考核中,大邑县以98分的高分成绩通过考核。

    有了标准,才有方向

    “通过标准化建设,‘青龙葡萄’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售价不仅比同类产品高出30%以上,还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慕名而来,纷纷与我们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曾正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青龙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大邑县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一个典型的缩影。该合作社位于韩场镇,这里是大邑县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据曾正平介绍,在农标办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合作社在防虫和生长阶段严格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实行“统购统支”的管理方式,执行“五个结合”和“五个统一”经营和管理原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邑创新构建了“1+2”的顶层体制模式。“1”即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即两个“智囊团”,一个是外聘技术服务机构,一个是专家工作站。

    在“1+2”的创新体制下,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先后发布了《大邑县农业标准化目标任务分解书》《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文件,同时发布了《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基地认定细则》等政策性文件。

    在骆俊刚看来,定位清、责任明、力度大,是大邑县创建示范县的特点。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真正做到‘有标准、有实施、有记录、有检查、有落实’。”骆俊刚表示,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邑县构建了以“县农业质量监测站为主体,乡镇检测室为支点,生产基地自检”为基础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

    今年初,大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运行。骆俊刚认为,该平台旨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大邑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标准化示范点一直是标准实施落地的鲜活样板,2015年,大邑结合农业集约化发展思路,着力实现着不断提质和扩面的发展目标。

   在提质工作方面,已按照项目建设目标,超额完成了3家企业核心标准体系、3个标准综合体和13家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还新增了12项区域性地方标准,申报了3项省级地方标准,这将提升大邑标准在全省的话语权。

    此外,通过项目内示范点的建设成效的宣传,一大批农业企业开始“跟风”。“截至2015年11月,应企业要求,将项目预计外的25家基地纳入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大邑已掀起了一个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热浪。”骆俊刚告诉记者。

    目前,大邑县正将现有的30家示范点的标准化做法复制到其他企业或者合作社中去。

    据统计,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8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45%。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9元,增长12.5%。

    骆俊刚表示,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让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了解、应用农业标准的过程。没有强有力的宣传培训,标准化的普及推广就无从谈起。

    同时,除了建成以“示范点—乡镇—产业圈”等实施主体为核心的培训体制,大邑县还常态化开展“标准下乡,服务群众”,以及“标准日”走点宣传等系列活动,帮助更多农户进一步树立标准意识,掌握标准手段,将标准化行为贯穿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产业链中,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悉,2016年是大邑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大邑将全面完成项目内计划任务,达到项目预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标准实施率达到100%,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的同时,为启动申创国家级有机认证示范县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朱幼红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