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标准化会提高整个乐器行业的水平
作者:本报记者/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文章来源:新疆日报(乌鲁木齐)  点击数500  更新时间:2016/12/22 10:27:29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新疆,作为著名的“歌舞之乡”,不仅有神秘、优雅、欢快的音乐,还有衣袂飞扬、婀娜多姿的舞蹈。而演奏这些美妙的音乐,陪伴这些曼妙的舞蹈,离不开那些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

  12月15日,我们来到“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卡龙琴艺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不都苏甫尔·肉孜的工作室,来看一看那些传统民族乐器是如何用手工制作出来的。

  在乌鲁木齐市中泉街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我们找到了这位“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的乐器制作工作室。工作室不大,大门口的广告牌也不大,来来往往的顾客却很多。

  阿不都苏甫尔老人年近古稀,慈眉善目,不善言辞,但他潜心制作维吾尔族乐器60年了。做过心脏手术后不久的他,现在每天坚持做四到五个小时的乐器。

  采访中,他一直在反复打磨一件乐器的面板,神情非常专注。只有交谈时,他才放下手里的活儿,可能这就是“工匠精神”吧。

  阿不都苏甫尔老人不怎么会讲汉语,他的小儿媳阿曼古丽在一旁做翻译。原来,老人的父亲和爷爷都是乐器制作手艺人,小时候他一放学回来就喜欢坐在父亲的身旁,看着父亲做那些好玩的乐器,有时还能打个下手。渐渐地,上小学的他也学会了做乐器上一些简单的部件。

  全疆顶级的手艺

  初中毕业后,阿不都苏甫尔进了库车县一家木器加工厂。这个小县城的木器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加工的种类却很多,要满足老百姓不同的需求,生产衣柜、床之类的家具,当然也少不了老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民族乐器。

  那时的匠人每制作一件乐器,都会在乐器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标注制作者的姓名和制作时间。在父亲的指导和工厂的培养下,心灵手巧的阿不都苏甫尔制作的乐器因为音色好、结实耐用,渐渐在这个行业内小有名气。

  随着乐器制作技艺不断娴熟,1987年他被当时的新疆民族乐器厂看中,调到了乌鲁木齐工作。因为手艺太好,1991年,他调到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成为该团的一名民族乐器专业制造者和维修人员。

  在他那张小小的工作台上,记者看到了很多特殊的工具,都叫不上名来,从工具已经磨得很光滑的把手上可以看出,这些工具已经有很多年头了。他告诉记者,许多工具是他亲手制作的,或者请人专门打造的。现在,虽然乐器制作的一些工序可以由机器完成,但是关键的工序,他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他认为:“这样音色更好。”

  采访中,我们遇见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玉米提江老师,他来取自己定制的萨它尔。他告诉记者:“这把琴6000多元,做了三个多月。我们花10000元定制的艾捷克,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虽然价格高一些,并且需要等,但我们专业演奏人员都喜欢在阿不都苏甫尔这里定制乐器,因为他的手艺是全疆顶级的。”

  2006年,阿不都苏甫尔从新疆木卡姆艺术团退休以后,闲不下来的他在新疆艺术学院旁边寻了一个不大的店面,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乐器制作手艺活。
标准化是一直想做的事

  阿不都苏甫尔有6个孩子,4个儿子、2个女儿。两个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从事乐器制作,一个女儿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演奏艾捷克。看来,这一家人和音乐的缘分很深。

  乐器制作有很多复杂的工序,现在阿不都苏甫尔年纪大了,不能干重活,于是前几道工序的力气活儿和粗活儿由儿子来做,到后面的技术活儿和细致活儿,由他亲自来完成。

  60年的乐器制作经验,让他的手艺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些机器做出的活儿都达不到他手工制作的精准程度。他制作的乐器工艺精良,可以弹奏20年到30年都不坏。

  因为疆内疆外的订单太多,阿不都苏甫尔制作的乐器从不在柜台上销售,也很少在网上宣传。他的客户大都是专业乐团的演奏者,还有一些内地的收藏家。虽然定制乐器的价格不菲,但是买家们认为物有所值。因为一件精工制作的乐器如同一件艺术品,具有永久收藏价值。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

  民族乐器标准化是阿不都苏甫尔一生都想做的一件事,他说:“西洋乐器都有自己的标准,无论世界哪个地方生产了一把小提琴,它的质量可能不同,但它的规格是一致的。目前新疆民族乐器的市场非常好,但是因为乐器制作没有统一标准,造成了混乱。在三个不同地方买三把艾捷克,虽然造型大致差不多,但尺寸和音色却各不相同,这样会影响民族乐器的传播。”

  阿不都苏甫尔告诉记者,到他店里的乐器演奏者和乐器手艺人,经常谈起这个话题,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愿,都觉得民族乐器应该标准化,这样会让新疆乐器走得更远。

  “乐器的取材不同,演奏效果就不同。同样的维吾尔手鼓,有的用蟒皮制作,有的用牛皮或羊皮,哪种效果最好呢?这就需要进行研究和分析,定下统一的标准。”

  标准化赢得更多订单

  乌鲁木齐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了新疆民族乐器标准化的制定。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年6月,阿不都苏甫尔和他的孩子们在库车县建了一家乐器生产厂,已经招聘了60多名当地农民,教他们制作乐器,现在正在按照刚刚审定的标准,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家公司由阿不都苏甫尔的小儿子帕尔哈提和妻子阿曼古丽负责经营。

  阿曼古丽坦言按照乐器标准化后生产后,对他们乐器厂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有了标准,质量更加稳定,参加一些招标,大家更信赖我们,更愿意在我们这里定做。”

  “乌鲁木齐的公司一年做1000件乐器。这个新厂投产后,一年可以生产3000件乐器。”阿曼古丽说。

  疆内有大大小小上千家民族乐器生产厂家。都说同行是冤家,但阿曼古丽说:“有竞争是件好事,我们按标准化做出来的乐器价格好一些,别人就会来学习,这样会带动更多人按标准化规范生产,全疆的民族乐器制造行业水平就提高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