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常山:浙西小城一只柚子如何带富一方百姓 | |
作者:何玲玲 方问禹…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132 更新时间:2024/7/4 15:16:24 文章录入:14 责任编辑:lfei | |
|
|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浙西山区小县衢州常山,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深处群山之间,这里曾经苦于缺乏自然禀赋与比较优势。 然而近几年,常山县特色产业、公用品牌、民生事业等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禀赋依旧,但面貌一新,常山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带来实践启示。 以工业思维做透“土特产文章” 初夏时节,走进常山县漫山遍野的胡柚林,枝头青嫩的果实在绵绵细雨中尽显生机。 胡柚是常山的土特产,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种植。当地14任县委书记久久为功,努力让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农民的“金柚子”。 与诸多山区特色农产品一样,常山胡柚也曾面临产品单一、价格低廉、距离市场远等难题。但近几年,这一深山里的土特产却收获爆发式市场增长,形成“现象级”出圈。 2020年全产业链总产值约15亿元,2021年攀升至30亿元,2022年突破40亿元,2023年达到47亿元,目标到“十四五”期末打造“百亿产业”…… 销量一路顶破“天花板”,不断在消费大市场中兑现更高价值,常山胡柚何以逆袭? “以现代工业思维经营传统农业,常山胡柚‘土特产文章’越做越透。”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表示,将胡柚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考量,通过提升品质、丰富品类、打造品牌等市场化路径,才让胡柚实现“从10元一袋到10元一个”的价值蝶变。 在常山,一只胡柚能被“吃干榨尽”:开发果脯、胡柚膏、双柚汁、NFC鲜榨汁、精柚面膜、香氛等“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类U系列80多款产品,胡柚果品深加工占比超过40%。
从单品破圈,到品牌赋能——以胡柚为鲜明标识,常山打造“一份常礼”U系列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一切为了U”城市品牌,由此带动胡柚、猴头菇、山茶油等诸多农产品走出群山。 推动规模化种植,改良胡柚品种,引入现代工艺创新产品门类,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擦亮公用品牌……工业思维体现在“常山胡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目前,常山胡柚种植面积超过10.6万亩,胡柚总产量达到14万吨;常山胡柚公用品牌价值达12.25亿元,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103.97亿元。 一只胡柚带富一方百姓。2023年,常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6元,增长7.8%;全县18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占76.1%,50万元以上占58.3%,100万元以上占16.1%。
农家庭院长出“美丽经济” 在自家庭院中腾出30平方米寄养花卉盆栽,做好浇水、施肥等日常养护,每月能为村民朱淑兰增收900元。 记者在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看到,不少农家闲置庭院、村庄边角地、环境整治空地上种满了鲜花绿植。这个村与一家花木企业达成委托种植协议297户、3万平方米,让农家小院的“边边角角”变身企业的“苗圃”,农家小院美了,农户及村集体由此获得收益,企业用地紧张的难题也解决了。 常山是传统农业大县,80%的特色作物分散在农户手中。地处山高路远,这里农田、劳动力等要素零散分布,生产经营方式传统低效。 结合这一实际,常山近年创造性推出“两山合作社+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强村富民发展模式,高效盘活农业闲置资产资源,打造了30个“共富果园”。 “一只果、一张纸、一方石、一滴油、一片芯”——立足“坚定做自己”、发挥比较优势,常山利用本地胡柚、特种纸、石材等特色资源以及城乡特色形态,着重打造“五个一”产业。 距离县城仅8公里、“一城山色满城石”的常山县青石镇溪口村,早年形成了包山采石、购车运石、外出卖石的产业链,但粗放发展方式逐渐走到尽头。在常山,这样以石材产业为支柱、面临发展困境的村落还有许多。 引导石材企业集聚发展,产品追求艺术感、观赏性、标准化,做大规模、做强本体、做优服务……深耕源远流长、基础坚实的特色传统产业,常山县大力推动“一方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常山县“五个一”产业的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超过57%,本地特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抓人促事”建强“领头雁” 群山深处的新昌乡达塘村曾经了无生机,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陈重良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从改变党员群众“精气神”着手,逐渐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早”的状态、“上”的劲头、“好”的追求——从见面一句“早上好”问候,到探索“一套治村模式”,再到弘扬“一种奋斗精神”,达塘村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在新昌乡郭塘村,“80后”张荣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动乡村产业项目经营,推进村庄“产业景区化、景区产业化”,让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山区本就缺乏先天禀赋,人的因素显得更为关键。对此,常山尤其注重“抓人促事”,不断壮大“领头雁”队伍,发挥带头作用。 实施工业提振、城市赋能、“两山”转化、内外开放、“双招双引”、文旅拓展、治理创新、改革护航等“八大行动”,有关县领导分工牵头制定3年行动计划,每个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 2023年度浙江省对县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中,常山县跻身山区26县前8名,刷新历年最好成绩;常山8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衢州全市前三,17项各条线单项工作考核排名省市第一。 记者了解到,常山县近年来常住人口实现明显增长,民生支出屡创历史新高,县域中高考成绩六年连升,“优学常山”“健康常山”等品牌不断擦亮,群众脸上的“微笑曲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何玲玲 方问禹)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