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标准观察:中国城市莫要着了“国际化”的道 | |
作者:望云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45 更新时间:2010/7/7 17:47:42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
|
|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活动”数据统计表示,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据此不难发现,日益重视国际形象,是几乎所有中国城市主政者的共识,也是中国城市不可逆的潮流。然而,在民生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国际化大都市”真的是百姓所需吗? “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城市有着史无前例的热情与气势”,这样的概括是恰当的,而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则是一个醒目的注脚。但任何“国际大都市”的建设都不是单凭一腔热情就可以达到的。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但直到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自然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国内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等城市,便是全球公认的几个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就我国现状来说,绝大多数城市并不具备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条件。即使上海这样的城市,要成为国际大都市还只是“将来时”。因此,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无疑是“打肿脸充胖子”。 对于百姓来说,真的需要“国际化大都市”吗?其实不然,一座真正宜居的城市,比国际大都市更有魅力、更亲民。试想,如果民众依旧在受“房奴”、“孩奴”之苦,依旧出行受堵,城市仍然雨后成河,那么,要此“国际化大都市”有何意义?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拥有完善基础设施、良好生态环境、完备就业政策、高效政府服务的生活品质之城。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各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应切合实际、量力而行,没有国计民生的城市形象再漂亮,也只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空壳子,对民众来说不仅是中看不中用空中楼阁,亦是沉重的负担,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