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激素奶粉的标准缺失,标准如何治乱?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97  更新时间:2010/8/12 15:52:43  文章录入:user8  责任编辑:user8

 

    犹记得,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曾说过:“可口可乐哪怕一把火全烧光,我照样是亿万富翁!”如此豪言壮语,在中国的乳品业竟销声匿迹。对乳品品牌的长久追求,竟还渺茫!
    近来,乳品行业的危机频发,就在三聚氰胺国际标准出台的日子前后,国内三聚氰胺奶粉又再次重现人间。此案风潮还未完全褪去,又一轮奶粉“激素门”出现,不禁令人感叹:多事之秋,必有标准疏漏之乱!

 

●科学养殖,激素催奶竟成“潜规则”?
    作为兽药,激素在奶牛饲料、配种、安胎、繁殖及催奶环节的使用比较普遍。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有谁曾想到奶牛养殖者一年一次的人工授精、流产、注射催乳素……除此之外,美国加州一些奶牛场还给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剂”,使奶牛不怀孕就大量产奶,其产量竟然能够达到自然产奶量的10倍之多。科学养殖的背后,牛奶中雌性激素过量,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频频发生。
    诚然,任何事件都有烟消云散的一天,可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会就此消失。为了追求高出奶率,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早已是行业“潜规则”。据此,编者有理由相信,激素奶粉并非是个案,激素食品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说,长满翅膀和鸡腿的肉鸡……。这并非是危言耸听,也肯定会有人质疑。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如专家所说,圣元奶粉与婴儿性早熟并无直接关系,奶粉企业“过关”了,面对一条长长的食物链、生产流通链和监管链,认知的自信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高科技,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呼喊了这么多年的“食品安全”又何时才能实现?国家标准频道认为,科学的标准,在于引导民众的生活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前行,如果有危害,作为标准,科学更应该毫不犹豫的去治理,去规范。面对婴儿嗷嗷待哺的哭诉,标准如何介入,并治“乳品安全之乱”,大家都在关注。

 

●标准治乱:只见标准,不见治乱!
    面对乳品激素的“潜规则”,编者查阅了众多相关的标准、法规,原来,标准早已涉及。
    对有关雌激素类的药物使用,《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苯甲酸雌二醇仅做治疗药物使用,禁用乙烯雌酚及其盐、脂,以及醋酸甲孕铜等物质,并规定上述物质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此外,2008年出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也有“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的明确规定。如果非法使用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的,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此,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也强调:“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
    既然有标准,那为何事故频发?关键原因,是标准的不健全和市场监管的缺失。是否是奶粉中的激素,造成了婴儿性早熟,尚有待权威部门检测。但“激素检测”在奶粉检测国标里的缺位,确实是法律一大疏漏。但是,从标准的层面上讲,标准并非没有,众多条例中关于激素使用管制的明文规定已经证实。编者认为,标准缺失,缺失的是可供实际执行的监测依据。意思就是,有标准,而无法实际执行与监测,那原有的条例也就成为空中楼阁,被检测部门束之高阁了!
    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有标准而没有做好产品的检测,那是工作中的“监管缺位”、“监管失职”;而不属于检测标注内的物质,却危害了人身安全,那就是制度性的“监管缺位”。回思往事,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的暴露,不正是标准的不健全与监管不力共同的作用结果吗?如今,灾难再一次重现,为什么只有在以生命为代价的灾难发生后,相关部门才去修补和完善?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和标准的执行者,该反思了!

 

●标准缺失的,不仅仅只是激素监测!
    奶粉“激素门”爆发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雌激素检测项目缺失,备受世人关注。
    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规定,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如果像乳制品质检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的那样,激素属于药物,如果想检测,去药检部门或卫生部门试试。那中国药品检验总所的工作人员又为何会称,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我国药检部门尚未开展食品检测业务?而且,现实中的确存在检验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的规定。
    如此“踢皮球”,从政府职能上来说,不仅仅反映的是监管责任的逃避,更是监管体制上的疏漏。不仅如此,质检机构不接受个人申请检测,更是把消费者的个人监督权排斥在国家质量监督之外,这规定本就扭曲了宪法中关于公民监督权的本意。虽然,有卫生部负责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有些检验机构不具备送检项目的检测资质或能力;一些机构担心样品的来源,担心有目的不纯的送检;还有一些机构怕承担法律责任,不想介入纠纷等。但作为国家政府,这种现状却是典型的行政不作为,可视作卸责的表现。
    俗话说,落一叶而知秋。以激素奶粉而窥食品安全,从内容上讲,标准缺失的恐怕不仅仅是乳品“激素检测”这一项。从激素来源上分析,不仅仅是乳品,众所周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尤其是营养品,哪一项离得了激素?东西不大,累积起来,确是环境激素的致命打击。比如,牲畜体内被注射雌激素后多产的肉与奶,用激素饲料喂养的鱼虾,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的油炸类垃圾食品等,甚至就连网络的色情信息,哪一项、哪一条又有了关于激素安全标准的检测与预防?
    推而论全貌,不仅仅是激素,如今就连标准也不由得人不怀疑。标准滞后、标准缺失、标准内讧的行业现状,不由得公众对“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不信任。即便真的符合国家标准,那又有谁保证那就一定安全,对人体的危害不会积少成多?如此看来,标准缺失,缺失的不仅是标准,更是公众对标准的信任,标准危矣!

    奶粉“激素门”,又一次华丽丽的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中。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问题暴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修补,还有民众对标准的集体不信任。作为政府,在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请多关注一下标准。因为,标准可以治乱。标准,不仅仅是百姓用以维权的检测依据,更是商家品牌真正价值的维护。
    请社会多关注标准,不仅仅要关注促进标准的尽快完善,更要关注公众的标准宣贯。只有当人人都懂法、懂标准、会查标准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标准”成为公众受众真正的法宝,这不间断的混乱才能得以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还社会以公正和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