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人造化学物质约有10万种,其中,70多种被列入“环境激素”的有害物质。恰恰,霸王的“二恶烷”、长江鱼的“壬基酚”、“辛基酚”,都榜上有名!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里”。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要说:治理“环境激素”,需要的,不仅仅是“符合标准”……
●环境激素:鬼魅之影,无处不在! 何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是指外来的化学物质模拟体内的激素,以某种方式影响机体内激素量效,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引发恶性肿瘤等危害的多种化学物质。 或许,你还未曾知晓,截至目前,人造化学物质约有10万种。其中,怀疑对生物体有直接影响的化学物质约有200种,70多种被列入环境激素的有害物质。提起“环境激素”,你或许还很陌生,但说起“内含物质”,你一定耳熟能详:除了源于塑料添加剂和洗涤剂的壬基酚,像垃圾焚烧排放的剧毒物质二恶英、有机磷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苯乙烯、有机氯、汽车尾气等。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已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里”了。可悲的是,很多中国人对“环境激素”还不曾知晓! 提及长江鱼体内的“壬基酚”、“辛基酚”,不仅仅是中国才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早已承认了事实的存在。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反映,在诺福克郡河,60%的雄性石斑鱼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开始具有排卵功能,成为“两性鱼”!经研究是,工厂排污的激素残存所致。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儿岛的22个县中,荔枝螺的生殖系统均出现异常,并在其体内发现了有机锡;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鳄鱼雄性生殖器发生异常,阴茎变小,生殖能力低下,孵化率从90%减少到18%;荷兰的海豹免疫机能低下,数量日渐稀少…… 如今,全球各地到处,都能见到生物的“阴盛阳衰”!在外界人看来,长江水域中发现环境激素,也就见怪不怪了!
●环境激素:全球的生态安全,需要标准! 如今,生物世界的“雌性化危机”,已经愈演愈烈,人处在生物链的末端,终将难逃厄运。 丹麦政府公布的报告指出:全球两岁左右的儿童正受到“性别变异化学物”的威胁。据数据显示,极其微量的环境激素都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甲状腺、睾丸、卵巢等器官正常功能。丹麦近1.5万名男性中,过去50年间,由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激素,导致成年男性精液中的精子密度下降45%,精液量也减少了25%。 此外,研究也证实,“医学界已经基本明确了环境激素的高致癌性。如农药、双酚A类物质,就可以导致多种肿瘤。”若常年使用含激素的护肤品,可能造成内分泌紊乱,引起骨质疏松、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甚至会诱发胃溃疡、青光眼、医源性糖尿病、医源性骨折和颅内血压升高。因皮肤对激素的依赖性,医生又把护肤品中的激素“地塞米松”,戏称为“皮肤鸦片”! 对此,在世界生产、贸易的标准化进程中,不少关于环境激素的标准,在公众的关注下相继出台。诸如“霸王”产品的“二恶烷”事件,在欧盟及美国地区的标准中,早已明确规定成品中“二恶烷”含量的标准为20ppm(百万分之二十)以内为安全,原料含量在100ppm(百万分之一百)以内为安全。针对争议已久的“双酚A”,美国7个州先后出台了“禁止在食品包装或容器中使用双酚A”的法令。欧盟各国逐渐明确了“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中禁止使用双酚A”。在加拿大,法令特别重申,禁止生产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 虽然中国尚未对环境激素的剂量和原料控制均未作任何规定。但以此“依照国际惯例”的标准衡量,产品的真假伪劣,各类激素的评判标准,一比即见分晓!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说,标准的出台,为规范世界经济生产、贸易的一体化、“环境激素”的社会普及和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环境激素:标准缺失,敲响生命的警钟! 对环境激素的威胁,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胡建英教授如此表示:“虽然目前我国水产品‘毒性’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国内尚缺乏‘环境激素’的明确界定标准,我国仍面临有害化学品污染的严重威胁。” 无论是致婴儿性早熟的激素奶粉、“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还是中了环境激素之毒的“长江鱼”,无论国内相关部门所谓的结论如何,就舆论的关注倾向而言,环境激素已经愈来愈发重要,甚至是决定公众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对环境激素的国内现状,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孙庆业介绍:目前,我国环保部门正加大对汞、铅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但至今还未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这意味着,在环境激素的关注和检测上,国家标准仍有缺失,而且漏洞还不小。 近来,问题食品接连曝光,已经给我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由于国家还未明确“环境激素”的界定,不仅仅使环境激素在公众不知的状态下,威胁着国民的健康,也让很少不法份子钻了“空子”,从而也污染了环境!劣质的食品塑料包装、违法的水果激素“催熟”、劣质护肤品的激素滥用等,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人触目惊心!因为标准的缺失,造成问题食品检测无依据可查,加之,市场监管不力,公众对环境激素的关注度和认知不足,这些化学物质的“肆虐”也成为理所当然!
截止目前,环境激素,至少已经在人类身边生存了半个世纪。对此,拉响我们对“环境激素”的警钟,已经迫在眉睫。 对此,国家标准频道建议: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政府的当务之急,应尽快涉及环境激素的标准制定,在建立化学品登记等制度之上,并加强管理。对涉及国民生命安全的“环境激素”,政府部门一定要在实地调查中,逐步摸清当前使用和正在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现状,特别是建立化工产品从‘出生’到‘死亡’的档案表,建立相应登记管理制度。对那些已知或怀疑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应及时出台禁止、严格限制使用、淘汰或替代的措施,并及时的让公众知晓。 此外,作为社会环境的使用者,公众应强烈的意识到环境激素来源广泛。关注“环境激素”的标准制定,减少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婴儿尿布等低碳生活方式,提倡健康饮食,对于环境的贡献就包括了减少环境激素的排放。 在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对涉及公众安全的问题事故,希望相关的部门不要拿缺失的标准说“符合标准”!与其有时间维稳,步入多花精力去完善标准的制定,加大技术研发,去保护百姓生活不受侵犯。只有社会多方面的共同携手,环境激素,才能在我们的一点一滴中被遏制,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