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那些事儿 | |
作者:小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8 更新时间:2010/10/18 17:53:35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
|
|
关于“面粉增白剂”存废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据10月17日《新京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冯平透露,卫生部办公厅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答复中表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一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超过20年的食品添加剂,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 如今,面粉增白剂的问题似乎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食品添加剂依然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多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东西,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但公众还是倾向于将责任都归到食品添加剂那一堆里,渐渐畏之如洪水猛兽了。 事实上,围绕着食品添加剂的话题,社会公众的误区真的是不少:纯天然就一定安全吗?传统手工制作的食品更安全吗?没有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会更安全吗?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的吗……或许,只有先排除误区,我们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 误区一 “纯天然”等于安全 很多人都存有这样的偏见,人工合成的东西多半是不安全的,而天然食品就安全得多。“纯天然”有时甚至会被当成“绝对安全”的代名词。 其实一些“纯天然”的食品也可能有毒、有害。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为了适应野外的恶劣环境,在长期的生长繁衍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以抵御外来侵害。还有些野菜对某些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香椿就可吸附亚硝酸盐。蕨菜更是一种典型的“危险”食品:它能够造成牛的中毒,大量食用蕨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而吃得较少的,骨髓功能会逐渐丧失,从而导致白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 误区二 “传统古法”一定很安全 很多人认为,以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传统手工生产方法已经流传千百年,经过了无数人的“肠胃检验”,当然很安全。实际上,如果对许多通过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食物进行一次现代食品安全审核,有很多东西都会被列入“禁止”清单。比如说,传统的油条制作方法要使用明矾,不用就不够松脆好吃。不过,明矾含有铝元素,摄入量过多会产生神经毒性。传统工艺制作松花蛋时,会在浸渍液中加入氧化铅、氧化铜等物质,以使蛋白质凝固,这样制作的松花蛋含有毒重金属。通过传统方法手工生产的腌腊制品,也会自然生成亚硝酸盐。 误区三 没有添加剂更安全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反而更不安全。以方便面为例,一般来说,油脂在空气中放上十来天就会氧化变质,产生“哈喇味”,但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在其中起作用的便是添加了抗氧化剂。同样,那些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果脯蜜饯、酱油咸菜,如果没有糖和盐这两种“天然防腐剂”的帮助,就会很快被细菌和霉菌毁掉。其中的糖和盐也是食品添加剂。 误区4 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工产品 过氧化苯甲酰、聚山梨酯……许多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产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事实上,除了这些化学合成产品外,食品添加剂的家族中也有谷氨酸钠、柠檬酸、维生素C等生物合成产品,以及众多的天然提取物,包括天然色素、天然香料、天然甜味剂(甘草甜、甜菊苷等)、增稠剂(琼脂、卡拉胶、果胶、变性淀粉等)等。 食品增稠剂就是通过天然材料提取的,它们通常是从藻类、植物纤维,或者细菌分泌物中提取而来。云无心举例说,最常用的几种增稠剂,黄明胶是利用细菌生产的,果胶最常见的来源是橘子皮,卡拉胶是海藻中提取的……与此同时,许多色素、香精、乳化剂也是来自于植物。比如茄红素就是从西红柿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色素,其抗氧化活性为维生素E的100倍。除西红柿外,其他一些红色水果,比如西瓜也含有茄红素。食品乳化剂中,广泛使用的牛奶蛋白、大豆蛋白、卵磷脂都是天然产物。味精也是细菌发酵生产的,本质上跟同样发酵生产的酱油、醋、酒并无区别。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食品添加剂本无原罪,然而由于黑心商人因为自身利益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便沦为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我们一方面应为食品添加剂澄清是非,洗刷掉其在消费者心中的“恶名“,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心商人。如此,才能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放心。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