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6年白砂糖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5.2%
作者:国家质检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文章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点击数1981  更新时间:2006/10/10 11:17:32  文章录入:wangfang  责任编辑:wangfang

 

白砂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白砂糖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白砂糖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白砂糖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4个省、自治区62家企业的62种产品,合格59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5.2%

 

本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317-1998《白砂糖》和 GB13104-2005《白糖卫生标准》的规定,对蔗糖分、电导灰分、干燥失重、色值、混浊度、二氧化硫、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致病菌、螨、标签等卫生和理化指标进行检验。本次抽查中有3种产品色值不合格,其余卫生和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抽查结果表明,一是连续的国家监督抽查促进了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加强了质量管理,使食糖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稳定,小型企业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本次国家监督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色值不符合标准要求。色值是白砂糖最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也是重要的分级指标。强制性国家标准GB317-1998《白砂糖》中对产品色值有明确的规定。本次抽查中有3种产品色值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1种产品色值的检测值为192IU,超出标准规定≤170IU的要求。

 

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次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并限期整改。同时,公布一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引导消费者选购。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该类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白砂糖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白砂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商标

等级

规格

生产日期

1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糖厂

古府

一级

50kg/

2006-02-25

2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明阳糖厂

明阳牌

一级

50kg/

2006-02-22

3

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桂花

优级

50kg/

2006-04-13

4

广西凤糖鹿寨制糖有限责任公司

蜜达

一级

50kg/

2006-01-06

5

广西海棠东亚糖业有限公司

紫霞

优级

50kg/

2006-02-18

6

湛江华资农垦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华分公司

三环

一级

50kg/

2006-03-13

7

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制糖二厂

云龙

一级

50kg/

2006-02-05

8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

山蜜

一级

50kg/

2006-04-08

9

合山市祥星制糖有限责任公司

祥星

一级

50kg/

2006-04-11

注:排名不分先后。

 

 

正确认识食糖  合理消费食糖

 

食糖不仅是日常饮食必备的调味品,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体三大营养源泉之一。食糖按颜色可分为白糖、红糖和黄砂糖,其中白砂糖、绵白糖等白糖是主导产品。人们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热能,维护生理机能,恢复体力,解除疲劳。其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是人体最经济、最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围绕食糖和健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着误解。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报告提出以下观点:

 

一、糖不会使人肥胖。

 

事实上,一些富裕国家常见病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多的人比吃糖少的人更不容易得肥胖症。而且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糖的甜度导致食欲增加,事实正相反——人体通常对碳水化合物和糖比脂肪类食品有更强的食欲减低反应。任何形式的能量过分摄取均会导致肥胖症,保持能量平衡是预防的关键,所以说糖本身导致肥胖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是不正确的。

 

二、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进食碳水化合物以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这些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他持续体力活动的营养物质的进食。糖的血糖指数仅是中等水平,一般可适量进食。常见病学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正在经历迅速的文化及传统饮食习惯改变的人群中均有很高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发病率。毫无疑问,这里有遗传的因素,虽然确切的遗传模式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导致肥胖症的食谱及生活方式很明显地会增加发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危险。

 

三、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并没有人体内转换成脂肪,多数人食谱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摄取量成反比关系,而且没有显示因为蔬菜、水果及经适当处理的麦片长期消费量的增加而造成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上升会使甘油三酸脂含量大幅度提高。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显示蔗糖与冠心病病原有因果关系。

 

四、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

 

 调查研究显示,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素的摄取量略有减少。事实上,吃糖多的比吃糖少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达到必需维生素及矿物质建议进行食量的水平。

 

五、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

 

 经过广泛及深入地审核会议提供的有关糖和行为的科学文献,FAOWHO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支持食糖会对儿童的行为或认识能力有任何明显不利影响的说法。

 

六、吃糖会导致龋齿,但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

 

含糖及淀粉的食物很容易被淀粉主酶及口腔内的消化菌所分解,由此产生的酸会增加龋齿发生的机会,但是这些碳水化合物对龋齿的影响取决于食品种类、进食频率、口腔清洁度、氟化物的获取、唾液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控制及消除龋齿的预防计划应着重于氟化处理及足够的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独依靠减少糖的摄取量,也就是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减少某种食物的摄取对预防龋齿更有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