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本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布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税收、利率或其他资本管制措施来应对资本流入激增,这是自成立以来该组织首次以正式声明的方式改变其一贯主张的跨境资本应完全自由流动这一立场。然而,巴西、韩国等迫于“热钱”流入和本币升值等多重压力而不得不早就采取资本管制措施的新兴市场国家对于IMF的立场转变似乎并不买账,它们认为IMF报告中提到的“特定情况”事实上更像是给这些国家加上了一道政策选择的“紧箍咒”。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本月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此番立场转变事实上已经滞后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是迫于危机后形势变化而必须作出的选择,也是为有志于在今年制定管理国际资本流动“行为准则”的G20戛纳峰会打基础,因此其被动色彩要强于主动色彩,这可能是新兴市场国家回应冷淡的一个原因。此外,IMF在认可资本管制手段的同时,花费了更多的笔墨来对资本流入国提出所谓的“特定情况”约束,却对导致眼下国际资本泛滥的供应端因素,即欧美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视而不见,这是令新兴市场国家感到不满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资本管制可作为“最后手段”
在IMF周二公布的文件中,首度明确提出支持相关国家将资本管制作为规避风险的“最后手段”。而在使用这一最后手段之前,各成员国需先采取包括强化本国银行体系、提高储备金要求、收紧财政政策以及降低央行利率等在内的常规措施。另外,IMF提出的指导原则还提出,资本管制措施需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方可实施,而这些条件包括币值未被低估、准备金已高于警戒水平以及经济过热导致不可能降息等。
针对上述立场转变,IMF总裁卡恩表示,该组织正在对资本管制采取一种“非常现实”的态度,称资本管制“不能取代常规政策,但在已部署常规政策的情况下,可在必要时暂时性地采用此类工具”。因此,IMF事实上相当于给成员国提出了三道防御防线建议。其中最基本的一道防线是各国应努力深化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吸收资本流入,防止资本激增给本国经济带来破坏性的扭曲。显然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政府可以选择将调整货币与财政政策作为第二道防线,如升值、购买外汇储备、调整利率、收紧预算等。在这道防线也不足以应对汹涌的资金涌入时,方可考虑采取资本管制这一最后手段。
立场改变迫于大环境驱使
尽管一再强调资本管制只能作为“最后手段”,但首次摒弃跨境资本应完全自由流动这一立场仍然被视为IMF的一大转变。那么,是什么促使其最终改变立场?陈凤英认为,原因有两个。
首先,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的“热钱”流入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甚至正在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培植土壤。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央行为挽救经济释放出大量流动性,而欧美等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更是延续至今。在发达经济体前景仍然不确定的时候,率先复苏且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资本追求高回报的首选目的地。从去年开始愈演愈烈的“热钱”涌入正在令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应接不暇,通胀加速、资产泡沫累积、本币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威胁摆在这些国家面前。在加息会吸引更多“热钱”,而不加息又会助长资产泡沫膨胀的情况下,巴西、印度、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已经不得不采取资本管制措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下一波危机很可能从“热钱”退出新兴经济体开始。具体表现就是资金撤出导致资产泡沫破裂,本币贬值,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出现双逆差。”陈凤英说。“不采取一切手段遏制“热钱”就等于是为下一波危机制造温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IMF的立场转变可以说是环境所迫。”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给人们的一个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没有监管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国际资本流动。无论是之前的拉美危机还是亚洲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放纵国际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恶果。有了前两次的教训,加之本轮危机后全球对于全面加强监管的普遍共识,IMF必须对其既往错误作出反思。
新兴国家质疑IMF有失公允
尽管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IMF的立场转变是朝正确方向前进了一步,然而,对于正忍受“热钱”流入煎熬的新兴经济体来说,IMF的态度似乎并没有多少建设性意义。
陈凤英认为,新兴经济体不买账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IMF此番立场转变的被动色彩明显强于主动色彩,在此之前,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均已明确表达对资本管制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迫不得已采取了资本管制措施的时候,IMF的认同似乎也就没有多少含金量了。
其次,IMF在认同资本管制的同时,对采取这一“最后手段”提出了太多的前提条件,这令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质疑IMF的真实意图究竟是支持它们所采取的资本管制措施还是在为其设置障碍。代表巴西及其他8个国家的IMF执董保罗·诺吉拉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强烈反对在面临“热钱”涌入风险的成员国应该采取什么样政策应对这一问题上,设立所谓的指导原则或“行为准则”,反对任何旨在对这些政策应对作出“标准化”、“次序安排”或者“限制性”的要求。
最后,IMF的立场转变意在回应眼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热钱”涌入风险,但其关注点却始终集中在资本流入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应对,对于资本流出国所应承担的责任则轻描淡写。保罗·诺吉拉认为,IMF的报告有失公允,“淡化了导致资本流入增加的供应端的因素”。在周二公布的文件中,人们看到的是这样的表述:“(IMF执委会委员们)强调资本流入总体来说对于接收国是有利的,可以促进投资和增长。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资本流入的快速增加可能带来威胁,包括货币升值压力、经济过热、金融脆弱度增加以及资本突然撤出等。”此外,委员们还“同意近期资本流入激增是资本流入国基本面和增长前景改善与资本输出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双重因素所致。”IMF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