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2011年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在北京召开。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委派,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代表我部出席并致辞。本届峰会以“协同处置,健康安全”为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世界水泥行业组织和国内外企业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峰会。
峰会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水泥工业如何利用水泥窑优势,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担负起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陈燕海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装备升级、技术创新、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协同处置方面,也做了大量研发和实践,积累了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环境和生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并着力在以下四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一是着力示范推广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废弃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垃圾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75万亩,每年还新产生近2亿吨。全国约200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也成为城市实现和谐发展的紧迫任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生产线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线的建设”作为建材工业发展重点之一。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含生活垃圾、污泥和各类有毒有害废弃物)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水泥工业将要肩负的新使命。“十二五”期间,着力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城市周边有条件的水泥企业有序转为城市“净化器”,将水泥工业打造成兼顾水泥生产和废弃物无害化最终处置的功能产业。
二是着力应对约束性指标带来的新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大,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排放较高,发展受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制约日益严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纲要》强化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指标的约束性,对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十二五”发展的新挑战,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水泥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品,努力增大单位水泥熟料产品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行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本质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水泥工业“大而不强”,厂家众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产品大多同质化、无自给熟料的粉磨站较多。现有企业近5000家,前10家企业产能只占总产能的25%,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结构亟待优化。“十二五”期间,要严格行业准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支持和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或集团,利用资本、技术、品牌和市场等优势,推进跨区域、跨产业整合重组,提高前10家企业产能在全行业中的比重,优化骨干企业布局。加快整合直接面向下游消费的粉磨站,稳定并提高粉磨站水泥产品的质量,加强品牌培育,打击“假冒伪劣”,防止结构雷同、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低消耗、高性能、智能化、轻量化、绿色环保新材料的需求迅猛增加。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都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需求。要高度重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的决定》,积极参与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研究,发布重点产品目录,引导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