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约翰·爱德华兹《我们必须准备应对中国企业的出征》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是世界上位居前列的大经济体,但是说到在其他国家的商业投资,却是一个小角色。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美国的1/50。
今后几年,这种格局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虽然官方的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但中国企业因为获得外汇的渠道有限而受到限制。随着金融体系逐渐解除管制,中国将成为中国版的通用电气、埃克森、飞利浦、丰田和三星的总部。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与主要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用不了几十年,中国企业拥有的海外资产就会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其中一个刺激因素是中国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差不多相当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3。正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外汇储备的积累将刺激对外直接投资。目前,以美元证券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投资回报率很低,面对的外汇风险大。相比之下,如果被用作对外直接投资,那么贸易盈余就不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长期的收益率也会提高,并由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而降低了汇率风险。
中国的储蓄超过国内投资,二者的差距预计将继续存在。所以,中国应该能继续保持经常项目盈余,而美国则是赤字。我们还预计,从长远来说,美元将贬值而人民币将升值。这一趋势将使其他国家的商业资产对中国企业来说越来越便宜,对美国公司来说则越来越昂贵。中国将利用货币升值的机会,把经常项目盈余投资于外国商业资产。
中国逐渐放松管制以及加入世界经济的道路将产生一个必然的结果:一二十年后,中国的跨国公司将和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一样无处不在,并占有统治地位。全球经济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一变化。与商品和服务的贸易不同,对于外国投资来说,我们并没有统一的多国法规框架,也没有制定规则和解决争端的论坛。相反,5500多个双边和地区协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外国直接投资制定规则。
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将成为今后几十年世界经济重大趋势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中国第一次与经合组织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澳大利亚有中国公司需要的东西。但是根据目前的投资法规,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遇到了比美国公司大得多的困难。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凡政府控制的实体提出的投资计划都要经过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由于许多中国企业都有政府的股份,所以这个规定是很麻烦的。即便企业不是政府所有,澳大利亚也要求超过50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必须通知审查委员会。实际上,所有的中国投资计划都要被审查。对美国企业来说,只有价值超过8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才需要通知审查委员会。
澳大利亚将修改这些规则。它会如何修改,中国又如何作出相应让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