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区域标准组织成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当时国际标准化发展程度和贸易格局有很大的关系。
1.国际标准化发展程度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缓慢,IEC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再度停止活动,ISO还处于创立初期,出版的标准数量屈指可数,1952年只出版了2个标准,到1957年也才出版了37个标准。
进入60年代,国际标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及通迅技术促进国际标准在全球的应用。据ISO统计,一项ISO标准,在1964年有12个国家采用,1967年有20个国家采用,到70年代已增加到40个国家采用。
随着国际标准化的发展程度加深,各国在标准化方面的投入加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远远不能满足各国标准及相关信息的交流,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标准,各国只能各持己见。这样,地理位置相近、处于相同区域的国家自发地形成区域标准化组织。早期主要致立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标准化合作,同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各国标准化组织之间起很大的桥梁作用。
2.全球贸易格局
20世纪60年代开始,区域合作迅速发展,欧共体(欧盟前身)于1967年成立。发展中国家也在60年代以后相继建立了20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相继问世,大国之间的竞争逐渐让位于区域之间的竞争。
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生产链在各大区域内的完善与畅通,各国标准在频繁的双边或多边贸易中互相交融,区域标准化组织的作用逐渐得到加强,少数组织开始制定区域标准,如欧洲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欧洲标准(EN),欧盟成员必须将其转化为国家标准,这样,欧洲标准就成为欧洲市场中经济和产业一体化的工具以及支持立法的技术基础。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标准化一体化相互促进,彼此推动对方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