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汉信码》成国际自动识别业界顶级标准专家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以此为契机实现整体提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    点击数:642    更新时间:2011/11/2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日前,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以下简称AIM)年会正式拥有了《汉信码》AIM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国家标准已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公认的顶级标准。这是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首次重大突破,《汉信码》最终成为ISO标准只剩“最后一公里”。

    据悉,年会前夕,AIM码制技术委员会已全票通过了《汉信码》AIM标准。AIM董事会公告称,协会鼓励将《汉信码》AIM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据出席会议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负责汉信码标准化的AIM码制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ISO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所以《汉信码》国家标准距ISO标准只有一步之遥。

    《汉信码》国家标准已于2008年2月起实施。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介绍,汉信码技术是在研究国际所有二维码码制,完全理解各种码制优劣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这是《汉信码》国家标准成为AIM标准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汉信码》AIM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难题,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王毅介绍说,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是保证二维条码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AIM内部已有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一整套二维条码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然而,对于二维条码质量评价最关键的功能图形污损等检测指标则分散在各项二维码码制标准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方法和实践验证。其后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据现有二维码指标体系开发的二维码检测仪在检查同一个二维码符号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

    和目前已实施的二维码国际标准不同,《汉信码》AIM标准在质量保证体系国际标准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对码制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方法,即对汉信码的寻像图形污损、校正图形污损、功能信息污损指标,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庞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生成大量的污损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经标准译码程序译码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验证结果。

    虽然《汉信码》AIM标准距《汉信码》ISO标准仅仅一步之遥,但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谢颖认为,我国应根据《汉信码》AIM标准修订《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

    另外,在《汉信码》ISO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颜色反转”问题。这是没有纳入《汉信码》AIM标准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王毅解释说,制造业应用汉信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领域一样的黑白两色的汉信码,如用汉信码标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或零部件,必须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这需要“颜色反转”技术的支持。AIM码制技术委员会希望我国《汉信码》工作组将这一AIM标准制定过程中基本成熟的技术积累向ISO提出,并承诺在《汉信码》ISO标准中支持这项技术。

    谢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制定了一项标准“通吃”某个技术领域甚至某个产业。她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汉信码》AIM标准的实施以及在可预见的《汉信码》ISO标准的实施中,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各显神通”,整体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的水平。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汉信码》成国际自动识别业界顶级标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