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很多疾病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体受到伤害刺激后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中,80%的人会有头痛的经历。头痛一般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头部的血管、神经、脑膜等对疼痛敏感的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的。
偏头痛“偏爱”女性,发病机理不明
头痛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中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临床特征是头痛反复发作,部位多在头部一侧或两侧,每次发作的性质及过程相似,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症。在头痛之前可有或无视幻觉(如眼前出现光环、黑点等)、头晕、失语、肢体无力,这类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先兆症状消退后,即出现头痛,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
偏头痛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3倍,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无先兆的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及偏头痛等位发作等类型。偏头痛的发作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精神因素以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现已知本病的发作过程与颅内、外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有关,但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有血管收缩异常学说、神经机能障碍学说及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等,都各有一定道理,同时也都不能全面说明此病的病因。
偏头痛经常发作可预防性用药
偏头痛治疗的目的是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作症状和预防复发。首先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避免各种理化因素刺激,药物治疗分为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药物治疗应以镇痛剂和镇静剂为主。
1、预防用药
中度或严重偏头痛每月发作3次以上者,可在头痛发作先兆期或早期口服药物预防发作。预防性药物包括以下几类:①5-HT受体拮抗剂:赛庚啶0.5~4mg,每日2~4次口服;②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40-80mg/d,50%~7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此外还有阿替洛尔、噻吗洛尔、美托洛尔等;③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都有报道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④丙戊酸类药物:国外的临床应用发现该药有预防偏头痛的作用。
2.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偏头痛:可选用地西泮、阿司匹林、对乙酰基氨基酚以及其他非固醇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治疗,这类药物使用越早越好,至疼痛完全缓解。
(2)中度偏头痛:可应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的复方制剂或强效的抗偏头痛药物如麦角碱等,必要时使用镇吐药。
(3)重度偏头痛:可选用麦角碱类药物、曲谱坦类药物等。
偏头痛属于功能性头痛,虽然病程较长,却不会引起器质性损害,不会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已知许多因素可诱发偏头痛,若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奶制品肉制品都易诱发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天气变化。湿热的天气易诱发偏头痛发作,原因是湿热气候容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使人食欲减退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再因食欲差,镁元素的摄入减少(镁是人体重要的阳离子,具有镇痛剂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能改善脑血管的舒缩功能),故在湿热天气,素有偏头痛病史者,要注意调节室温。
(2)注意饮食的种类。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类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3)酒精饮料,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因此以上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食用。应多进食含镁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等,多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面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它们有助于减少情绪波动,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发作。
(3)禁止饮酒和吸烟。饮酒可诱发偏头痛,原因是酒精中含有异构麸酸盐、酚的黄烷类物质等。吸烟诱发偏头痛的原因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增加血小板聚集,使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从而引发偏头痛。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熬夜、睡眠障碍等,都会引起偏头痛发作。其机理为这些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经单按能通路发生神经递质变化,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继之激活血小板释放儿茶酚胺及游离脂肪酸,以及由于吸附5-羟色胺产生血管过敏,组织胺释放或缓激肽形成导致神经性及血管反应,造成大血管扩张。上述因素也可引起原发性神经源性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引起头痛发作。为防止偏头痛发作,平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要做到工作有计划、生活有条理、有规律。
(5)防止药物诱使头痛发作。偏头痛患者不宜应用庆大霉素或长期使用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使体内镁元素排出较多,发生低镁血症而诱发头痛。女性患者服用避孕药后易诱发头痛,这可能与血浆中催乳素水平升高等有关,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女性患者,应避免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