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7日晚,上海市政府宣布,从1月28日起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至12月26日,上海房产税已执行近一年。截至目前,上海市税务部门最新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统计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房产税总收入超过55亿元,预计年末将迎来缴税高峰。在目前已缴纳房产税的居民家庭中,刘富荣(化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上海首批缴纳房产税的市民,也是这场浩浩荡荡缴税大军中的一个缩影。
刘文峰于12月初收到的个人住房房产税认定通知书
实交1694元 认定后少交5000元源于免征政策
“1694元,这是房产交易中心最终认定后的金额,缴税时间跨度由原来的一年改为三个月。”刘富荣拿出了几天前刚刚缴纳的房产税税单,告诉新浪乐居。
“收到个人房产税认定书时,最初认定的金额是6776元,能够少交五千多块是参考了房产税的免征政策。”刘富荣向新浪乐居娓娓道来。
刘富荣,80后,来自山东,目前任职于一家国企,从事科研工作;妻子孔卉(化名)来自浙江,从事设计工作。出于结婚的考虑,今年4月夫妻俩在闵行区购置了一套143平方米的三房。
按照今年1月27日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公布的房产税征收管理细则,征收范围包括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购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
而刘富荣正是纳入了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征税之列。
12月初,刘富荣收到了来自上海市地方税务局闵行区分局寄来的个人房产税认定书。根据上海市地方税务局给出的计算公式:年应纳房产税额=新购住房应征税的面积(建筑面积)×新购住房单价(或核定的计税价格)×70%×税率。其今年新购住房面积为143.71平方米,新购住房单价为16839.47元,对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当地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最终计算出其今年应缴纳的房产税为6776元。
早在今年3月,刘富荣对上海市房产税征收办法中列举的免征条件已有了解:改善型购房、因婚新购、居住证满三年可免征房产税。在对号入座后,自己正是符合了“对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持有本市居住证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其在本市新购且属于家庭唯一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的规定。
“我的户口要到今年12月才能办下来,孔卉的居住证9月可以办好,她的居住证符合免征房产税的条件,因此我们抽空就去了趟房产交易中心进行房屋认定。”刘富荣说道。
据刘富荣回忆,大概七个工作日给出了认定结果。由于刘富荣获得房产证的时间是在今年6月,而获得居住证的时间是在9月,因此最终认定其需缴纳三个月的房产税,共计1694元。
上海重庆房产税细则对比
很冤 刚需购房本不应缴纳房产税
“收到房产税账单后感觉很冤,我们是首次置业,首付还是双方父母凑齐的。即使现在只交1694元,仍然觉得很冤。”谈及房产税对自身的影响,刘文峰告诉新浪乐居。
“还贷压力已经很大,到年底了又要拿一笔钱出来,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刘文峰向新浪乐居透露,其家庭每月收入中一半以上要用来还房贷,这必须保证夫妻俩都不能失业,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
而新浪乐居不久前接触的另一位需在今年年底前缴纳房产税的市民张先生,与刘文峰一样,同为外地户籍,但房产税对其影响显得微不足道。据新浪乐居了解,张先生从事个体经营,生意红火,在宝山区购置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三房。在收到个人房产税认定书后,因为生意太忙,迟迟未去缴纳。张先生表示,房产税与家庭年收入相比微不足道,对于逾期需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并不在乎。
支持房产税推进 征税对象误伤刚需细则待改进
目前,上海房产税开征已近一年,很多专家认为房产税对楼市的整体影响并没有当初人们期望的那么大,未来可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覆盖到存量房。财政部有关专家表示,未来房产税进一步推开的方向已经明确,今年年底将会对重庆、上海两地的房产税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届时会出台下一步扩大试点的方案。
作为上海第一批吃螃蟹的购房者,刘文峰对于房产税的开征表示支持。“房产税能够抑制投资投机客,虽然目前来看作用并不明显,仅仅处于试点阶段,但相信未来如果对存量房开征、提高房产税税率后,调控楼市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刘文峰说道。
而对房产税在征收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刘文峰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房产税的开征对象可以细分的更具体些,如果仅以户口和居住证来判定是否是常住人口有失偏颇,很多有强烈购房愿望的刚需会被误伤。像我们这样能够取得上海居住证和户籍的购房者并不多,很多都只能承担这笔费用。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初制定政策的初衷。”刘文峰表示。
事实上,上述问题确实已经开始显现。新浪乐居不久前曾接触过一位要在今年缴纳房产税的王女士,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为在上海工作的女儿购置了一套45平方米的一室户,但由于无法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生活支出除了支付房贷外,每年还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房产税,经济压力不小。而在上海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