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饮食·标准 >> 食品安全 >> 正文
注水包冰以次充好 888元海鲜大礼包最多值300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1454    更新时间:2011/12/26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在888元海鲜大礼包里也不要指望能吃到正宗野生黄鱼。

礼包最容易打闷包。晨报记者 殷立勤 本版现场图片

  春节临近,包装喜庆气派、提着沉甸甸的海鲜大礼包又开始热卖。正所谓“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很多人并不会注意海鲜大礼包里面的品种是否与出价格明细单上一致,种类繁多的海鲜会不会短斤少两。上周末,记者从铜川路买了一份海鲜大礼包,并邀请了多位行家查看。结果发现,7个品种的海鲜中,仅有1个与价格明细表上所注明勉强一致,其余不是产地偷梁换柱就是便宜货,标价888元的这份海鲜大礼包,经行家验货后得出结论惊人的一致:最多值300元!一位从事家族海鲜生意十多年的“深喉”任海还向记者透露了海鲜大礼包中隐藏的种种猫腻,不良商家为了想法设法赚钱而采取的作假手段,令人瞠目结舌。

  [实地探访]

  礼包内容随意缩水 黄牛不敢收海鲜券

  岁末临近,铜川路水产市场上的各大摊位都打出了销售海鲜大礼包的招牌。昨日,记者以“买券送客户”的名义走访了近十家销售海鲜大礼包的摊位。从摊主提供的价目单看,海鲜大礼包的价格“水分”很大,有摊主甚至直言不讳:“你想券上价格标多高,就标多高。”

  某冻品摊位提供的一份价目单上显示,所售海鲜大礼包价格从380元到680元不等,每个大礼包里面装了6至10种海鲜,消费者也可以购买海鲜券,春节前凭券来提货。“诚心要,给你便宜点,打八折吧。”记者还没开始还价,摊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主动降价。

  “580元的大礼包价格还能便宜吗?我是要送给公司客户的。”记者问。该工作人员顿了十几秒后说,“我给你想个办法,价格还能再低些。你看,这种野生明虾,一般放一盒‘8头’的,我们可以把它换成一盒‘10头’的,可以便宜10多元。”“8头”、“10头”是指明虾的大小,记者注意到,价目表上只写着“野生明虾1斤/盒”,并没有标注一盒内装有“几头”。“反正是送人嘛,收礼的人不会注意这些。”工作人员撺掇道。工作人员指着价目表说,每项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减料操作”,一个大礼包能便宜100多元,加上8折优惠,580元的海鲜大礼包,实际销售价只有300多元。

  在另外一个摊位上,摊主提供的海鲜大礼包价目表上连一盒多少斤的标注都没有,只写有“野生明虾一盒”、“大连海蜇一桶”、“泰国虾仁一包”等字样。“你这个也太模糊了吧,到底一盒有多少分量啊?”听到记者这么说,摊主连忙保证:“放心,我们放的都是足量的货!”

  该摊主还向记者出示了刚刚印刷好的海鲜券。不过,上面除了价格,并没有标注大礼包内的海鲜品种和规格。“你想要好看一些的话,券上的价格你想标多高就多高。”该摊主一脸神秘地说,他这里的券可以现做,价格一栏里数字随便填的。

  摊主还不忘“善意”提醒,一般标高200元就差不多可以了,差太多会引起怀疑。以580元的海鲜券为例,该摊主建议可以标上“780元”,随后他再以8折优惠卖出,标价780元的海鲜券实际销售价460多元。

  一位常年收购各类烟酒礼品购物卡的资深“黄牛”说,海鲜券和大闸蟹券一样,都是标价太虚,根本搞不清楚究竟值多少钱,他从来不收海鲜券,“不敢冒这个风险。”

  [记者体验]

  7种仅1种属实 实物与标示货不对板

  上周四,记者以送人的名义,在铜川路一家水产行买到一份标价888元的海鲜大礼包,店铺为随机选择产生。里面有7个品种,提起来很沉。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700元成交。

  礼包里实际内容跟价目表上标示的有明显出入。2块“挪威鳕鱼”仅有1块,3只“美国土鱿”变为1只,2条“珍珠带鱼”其实是一包切好的带鱼段。

  记者随后又让一位从事家族海鲜生意十多年的“深喉”任海(化名)和在东方国际水产中心从事水产大礼包生意的老陈验货。结果两人不约而同地感叹:“水分太大了!”

  老陈边掂量分量边估价,“明虾一包40元,脱脂黄鱼最多50元,银鳕鱼大概25元,黄鱼就算50元吧,带鱼12元,鲳鱼60元,鱿鱼也就五六元一只,就算它10元吧。”这盒大礼包的市价250元左右,加上包装,总价也不过280元。

  任海则说,7个品种里只有盒子底部明显冻了一层冰的明虾看起来货还勉强可以,“珍珠带鱼”是最差的切块带鱼,一共包了4层冰。“野生黄鱼”肯定不是野生的,肚子圆鼓鼓的里面还注了不少水,所谓“美国土鱿”也是最差的一种鱿鱼。任海还指点说,真正的鳕鱼直径有近15厘米,而海鲜大礼包中的这个“鳕鱼”却很小,还故意斜切成20多厘米长,加之包冰也很厚,明显就是用一种不知名的普通鱼来替代的。任海估算,这盒海鲜大礼包最多也就值300元左右。

  为了确定大礼包中的黄鱼是否为野生黄鱼,记者还来到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找专做野生黄鱼生意的潘卫成。“这肯定不是野生黄鱼,尾巴都不尖。正宗野生黄鱼每斤售价1100元至1200元,不可能出现在标价888元的海鲜大礼包中。

  “深喉”揭秘大礼包造假术

  外面包冰

  虾类鱼柳最容易被包冰

  通过人工增重来赚钱是商贩们最常见的手段。海鲜大礼包中常见的虾类和鱼柳都很是容易被包冰。“冰鲜包冰,分三层。”任海解释说,就是把冰鲜从冷库里拿出来后,在水里放一会儿,又继续冷冻,如此重复三次冰鲜外面就裹上了厚厚一层冰,重量一下增加了一二两。

  或是将海鲜捕捞上来后,直接就和着很多水一起放进冷库去,厚厚一层裹在一起,普通购买者想弄点冰下来都很难。“有的商家会特意把包着薄薄一层冰的海鲜放在海鲜大礼包的上面,基本就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暗中注水

  龙虾甲鱼黄鱼都可增重

  龙虾是深受老饕们喜爱的海鲜。为了多赚钱,一些商贩会往龙虾里注水,就是用针头把水注进龙虾里,一下就重了二三两,再一包冰,转眼就就“增肥”了四五两。“龙虾售价基本是250元到350元一斤,一只龙虾一做手脚,转眼就能赚100多元。”任海说,注过水的龙虾吃起来口味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但这样处理过的龙虾只能放很短的时间,否则会变质。

  不少中高档的海鲜大礼包中,还会见到甲鱼,那也是可以注水的,“用针头把水从甲鱼的脚趾位置打进去,重量会增加很多。如果甲鱼不注水,就用养殖的甲鱼代替野生甲鱼,两者之间价格相差3倍左右。”

  此外,还有商贩将水打到黄鱼肚子里,“一些冰鲜黄鱼身体圆圆,肚子胀鼓鼓的,多半是注了水。”

  混淆产地

  欧洲鲍鱼替换南非鲍鱼

  吃海鲜都讲究产地,产地不同价格则迥异。不过任海说,不同产地的海鲜很多外表差距并不明显,如无专业人士指点,普通购买者根本无法辨认。于是,有人就用便宜的单品替换更贵的单品,借此鱼目混珠谋取利润。

  “如果标注野生黄鱼,可以说几乎都不是。野生黄鱼1200元一斤,普通黄鱼一斤也要25元左右。”

  鲳鱼则分为广东福建产的金鲳、东海白鲳、黑鲳等多个种类,价格分别是每斤30元、55元、75元左右,但是这些鲳鱼外形非常接近,普通市民完全看不出有何差异,也给不良商家上演“掉包计”的机会。

  鲍鱼和龙虾是高档礼包中的必备品。鲍鱼其实分很多种类,南非鲍鱼最贵,批发价每斤390至450元,其次是欧洲鲍,每斤批发价270元左右,大连的国产鲍鱼最便宜,每斤批发价150元左右。“如果礼包中说是南非鲍,很可能就是欧洲鲍,如果说是欧洲鲍,其实又是国产鲍。”

  市场上的龙虾来自澳洲和非洲等地。“澳洲龙虾头更大,非洲龙虾头要小些但价格便宜约一半。龙虾煮熟了都是红的,再放点作料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谁会注意头是不是小了一点呢?”

  以假乱真

  卖家也无法辨鱼翅真假

  一些豪华版海鲜大礼包中,还会加上鱼翅、燕窝等高档滋补品。“自从血燕风波后,就转吃白燕了。但燕窝也有假,假燕窝每斤1000多,质量中等的真燕窝每斤6000多,最好的白燕每斤近8000。”“深喉”说,假的燕窝很可能煮不烂,发头不好的,闻起来没有燕窝特有的淡淡腥味。

  另外,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仿真度极高的鱼翅,技术高超到如果不是卖鱼翅的人亲自承认,有时连行家都吃不出来。“我有一个做家族鱼翅生意的朋友,他从几岁就开始接触鱼翅,一次在饭店吃饭,竟然也不敢确定当时的鱼翅是真是假。”

  此外,商贩们都会囤货,有的海鲜从6月份就冻到现在,这样会比时鲜货便宜很多,不过两者看起来差不多。有的人也会把旧货放到海鲜大礼包里。

  “我两年前卖700多元的海鲜大礼包,和现在卖的3000多元的海鲜大礼包,里面的东西完全一模一样。”任海最后说。

文章录入:user7    责任编辑:user7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