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家居·标准 >> 交易圣经 >> 正文
杨红旭:2012全年将出现罕见的购房良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观点地产网    点击数:789    更新时间:2012/1/16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观点地产网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么热闹、跌宕、折腾。近十几年来,每年都有“好戏”,而且主角与剧情皆不同。

  回顾近几年,2007年市场爆热,2008年行业速冻,2009年报复性反弹,2010年高位略升,2011年调头向下。

  过去的一年,房地产调控严厉程度堪称史上之最,房地产开发、供应方被全面压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基本全线撤退,部分自住需求亦被误伤,只剩刚需孤军奋战,所以表现为中小户型普通住宅相对吃香,大户型、高端房遇冷。

  从数据看,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左右;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6%左右。若观察市场化的商品住宅,则2011年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平均下跌约二成,价格基本持平。若看价格走势,则2011年9-10月全国房价出现拐点,至今仍在下跌通道中。

  展望2012年,房地产市场基本走势是可以预判的:市场总体偏冷,上半年惯性下行,下半年筑底后试探性复苏。在政策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很难期望楼市还会出现类似2009年那样的绝地大反攻。2012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依然不乐观,2011年主要是大城市成交萎缩,2012年将会传递到三四线城市。价格下跌的持续时间,将会超过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一季度那一轮调整,2012年上半年以下跌为主,下半年可能转为阴跌、盘整,也有可能由跌转涨,这存在较大的变数。

  随着楼市的过山车般的起落,近几年购房人的心情同样起伏不定。2007年投资投机性购房疯狂,2008年需求奄奄一息(全国商品房成交量近十年来首降15%),2009年后悔者甚众(全年全国房价上涨超23%,近十年最大涨幅,很多人后悔没早点下手),2010年犹豫不定(一季度热,二季度冷,三季度温,四季度暖),2011年悲喜两重天(没下手的乐见房价终于开始跌,上半年入市的恨得牙根痒,砸售楼处者属极端者)。

  那么,对于已经来临的2012年,购房者该何去何从?平时,总有人问我如何购房,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房屋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不动产、异质性。每套房子的空间位置都具有惟一性,都具有独特的产品内涵,无法拷贝。购房需求同样具备上述两个特征,只是程度稍弱。每个家庭购房的目的、要求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便同样是预算100万的二房,也对地段、区域、品牌有不同倾向。

  因此,不可能对具体的购房人,给出具体的购房建议。如果一定给点建议,那也是从购房时机上,做些大致的判断。

  首先,2012年将是过去两年和未来几年罕见的入市良机,房价总体维持下跌态势,尤其是上半年,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实际水平(区别于成交均价),也即你可以买到的房价,将会回到2010年上半年,甚至是2009年下半年的水平。少数新盘的价格,极端情况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另外,下半年房价会筑底回升,2013年将会步入上行通道,全年皆是较好的购房时机,但具体是哪个季度更好些,还须走一步看一步。

  其次,从购房需求的性质分析。2012年,对于短线投机需求,基本没机会。对于长线投资需求,仍可适当购房,虽然未来五至十年,不可能重现2004-2010年房价平均涨幅,但肯定将是正增长,必定会跑赢CPI,甚至略超GDP增幅。对于自住需求,购房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环境,不必太在意房价波动,幸福是第一位的,应该抓住难得的购房时机。

 

文章录入:user8    责任编辑:user8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