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节能生态 >> 正文
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如何不留后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934    更新时间:2012/1/19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在廊坊采访,听说当地污泥和渗滤液安全处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记者很感兴趣。
  为什么感兴趣?平时看到污水、垃圾,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这几年,各地建起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之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大有改观。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污泥和渗滤液,许多地方不重视污泥和渗滤液的处理,造成很大的污染隐患。
  污水处理会产生污泥,含水量高的污泥会产生渗滤液,垃圾填埋之后也会产生渗滤液,这些污泥、浊液都含有大量污染物。污泥如果不处理(临时堆放)或者处理不当(简单填埋),渗滤液如果任其渗入地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会危害地下水和土壤。
  廊坊是怎么做的?市环保局局长张卫东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5000多万元,对15个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加钙固化处理,投资2800万元建设6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心,对全市渗滤液进行有效集中处理,避免了污泥和渗滤液造成的二次污染。
  廊坊市第一家污水处理厂于10年前建成运行,目前由廊坊凯发新泉水务有限公司经营。这个厂每天产生25吨含水量小于60%的污泥。这些原本臭烘烘、黑乎乎的污泥,经过加钙固化,变成了灰白色的、没臭味的颗粒状泥块。
  “处理技术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添加生石灰。”凯发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 生石灰有消毒作用,可把污泥里的病菌杀死;生石灰遇水发热,可蒸发污泥里的水分。
  这套污泥处置设备,水厂投入600多万元,去年10月下旬建成投产。以前,凯发公司要把每天产生的污泥拉到10公里之外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给钱也不愿意接收;现在干化后没有了臭味,填埋场也愿意接收处理。同时,付给填埋场的费用比过去有所降低。政府对凯发公司的这些投入没有明补,但表示要通过调整水价来平衡企业的成本,不让企业吃亏。
  处理过的污泥能再派用场吗?“我们做过试验,它可以作为制砖的添加料,也尝试着寻找合作单位将它作为工程上的回填土。廊坊的砖厂不认可这东西,沧州的一家砖厂倒是愿意要,但拉过去运费太高。我们还在寻找合作伙伴。”工作人员说。
  再看渗滤液处理。廊坊市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中心是去年9月试运行的,目前已通过环保验收,每天可处理60吨渗滤液。走进处理车间,在各色管道间穿行,只听见嗡嗡的机器声,闻不到什么异味。
  这里的负责人说,垃圾填埋场有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由专用汽车拉到处置中心,先灌到一个加盖的大池子里,然后通过管道送入处理设备。经过处理,大部分液体变成清水,可用来浇树、洒马路,少部分浓缩液再送回垃圾场,让垃圾吸附、降解。
  在一些人眼中,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是看得见的显绩或者说是“面子”,而处置污泥和渗滤液,是不容易看见的隐绩或者说是“里子”。廊坊为什么既看重“面子”也没忽视“里子”?
  2006年初,廊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年12月27日,廊坊又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场复核的地级城市。“我们要的是名副其实的环保模范城市,不能光讲‘面子’,不管‘里子’。”张卫东说。
  “说到底,还是市委、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真抓实干。”张卫东说,市领导经常讲,从区位看,廊坊从南到北,南边半包天津,北边半包北京,廊坊在环境方面不能出问题。从发展看,廊坊处于京津两大城市的夹缝之中,必须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资源,环境是第一财富,环境是城市未来”的科学理念。无论谁当书记、市长,都强调这两点,廊坊的环保不玩虚的。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