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1154 更新时间:2012/2/7 |
|
四川既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带。 经四川省政府第8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四川省近日出台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据了解,《行动计划》首次在四川划定了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4个具有重要潜在保护价值的空缺区域,综合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9个优先领域及46个优先行动。《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使四川特有稀有物种及其栖息地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初级生产力关键物种资源及其特有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实现从抢救性保护战略向持续深化保护战略转变。 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生物多样性保护亟待加强 四川作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既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带,四川的生态状况事关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和国家的生态安全。 然而随着人口剧增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四川各类生态系统遭受了不同程度破坏,野生物种濒危程度加剧,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突出,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严重,农业遗传基础脆弱化。 据调查,四川岷江上游的鱼类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40种下降到如今的16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已在汶川河段消失,引以为豪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种群隔离,生存环境范围缩减,并呈现破碎化。同时,四川境内有极危物种136种,濒危物种317种。 近年来,四川省一直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1990年,配套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1994年,建立起45个自然保护区。199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作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生态四川的战略决策,有力推动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相关法规体系不完善、物种资源家底不清、监测和预警体系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7年,原四川省环保局、林业厅按照尊重自然和科学行动、保护优先和持续利用、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督、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协调发展和惠益共享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ARXAN 模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成本进行优化处理,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社会经济代价、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开展编制《行动计划》。 四川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杨雪鸿表示,《行动计划》实施将保护四川特有稀有物种及其栖息地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初级生产力关键物种资源及其特有生态系统,实现从抢救性保护战略向持续深化保护战略转变,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据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介绍,《行动计划》将分三阶段实施。到2012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及制定相关政策;初步建立各类优化保护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数据库;建立一批新保护区,使90%以上国家及省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种类得到保护。到2015年,完善优化相关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使95%以上国家及省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种类得到保护;基本完成地震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首次划定13个优先保护区域 4个潜在保护的空缺区域 在此次《行动计划》中,四川首次在全省划定了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金阳——布拖、若尔盖湿地、贡嘎山、石渠——色达、稻城——理塘海子山、木里——盐源、米仓山——大巴山、攀枝花西区——仁和等区域。 据了解,13个保护优先区域是在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以及物种丰富程度、受威胁影响、经济科研价值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珙桐等珍稀物种以及高山草甸、常绿阔叶、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主要保护。 以岷山区域为例,此区域包括12个县的森林区域,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四川梅花鹿的主要分布区,拥有数量较大的国家特有种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金丝猴、牛羚、四川梅花鹿及雉类等。 “为了加强岷山区域内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四川省现在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7个。其中,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也在这一区域内。”四川省林业厅野生保护处处长杨天明说,岷山区域作为13个优先保护区域之一,以后将在更大程度上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确定13个优先保护区域的同时,四川还分析确定了4个具有重要潜在保护价值的空缺区域,即丹巴、道孚和新龙区域;大渡河双江口以上河段;川南宜宾市和自贡市相邻区域(越溪河);荥经、芦山、石棉、九龙和冕宁县境内的邛崃山系和相岭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 以大渡河双江口以上河段为例,这一河段保留了原始的河床,有多种特有鱼类,而且河段两岸的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并分布有沼泽湿地,但据调查,由于近年来电站修建使河流生态发生变化,国家二级鱼类川陕哲罗蛙在四川已仅见于这一河段。 “4个保护空缺区域的确定,将使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空间上得到明确,为四川主体功能区划分、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有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杨雪鸿说。 确定9个优先领域 46个优先行动 在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和空缺区域的同时,《行动计划》还确定了9个优先领域和46个优先行动。 “46个优先行动其实是9个优先领域的细化。”杨雪鸿介绍说,9个优先领域主要包括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信息系统、保护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抢救濒危珍稀野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示范、恢复汶川地震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及保障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在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信息系统方面,四川省物种资源数据库建设已经在规划当中。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未来3年,四川省环保厅将组织完成全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第二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珍稀植被和湿地资源调查,调查分布在四川的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结果将进入四川物种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成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四川野生动植物保护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杨天明强调,在抢救濒危珍稀野生生物方面,四川将采取四川梅花鹿重新引入、麝类人工养殖及野外繁育、珍稀鱼类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大熊猫放归及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示范等五大优先行动,以确保濒危珍稀野生生物得到有效保护。 “梅花鹿作为四川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其分布极为狭窄。为了进一步保护这一物种,有必要扩大四川梅花鹿的栖息地,有步骤地将它们重新引入到以前的栖息地——九寨沟县。”杨天明说,梅花鹿的重新引入不仅有利于物种的研究保护,也有利于旅游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展。 在具体的引进措施中,李岳东介绍到,野生梅花鹿将从若尔盖县铁布乡捕捉40只左右的野生梅花鹿释放至九寨沟县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让释放种群尽快形成由200只左右个体组成的基础种群。同时,再从基础种群中捕捉再释放种群,并将其重新引入森林公园内其他较好的预选释放地,促进其在公园内及周边地区自由扩展。 据了解,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方面,四川不仅将对重点保护物种种群及栖息地进行监测及保护研究,还将跟踪监测大型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行动计划》的实施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为避免工作重复和疏漏,必须制定合适、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杨雪鸿说,为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开展,各级政府要将《行动计划》的落实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建立生态审计或绿色核算机制。 建立实施联席会议制度。财政、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环保、林业、农业、畜牧业、水利、国土、建设、旅游等部门负责本行政管理权限内的《行动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并建立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公众、社会团体、媒体等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等公众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建立评估保障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调查,为掌握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每10年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生物多样性普查。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生物类群,每5年开展一次重点调查;对“5·12”汶川地震及其他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地区和重点恢复地区,定期持续开展重点调查和评估,以便及时掌握这些物种的动态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要建立定期调查和评估机制,评估保护区管理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自然保护区提出晋级、降级、调整或撤销的建议。加强评估技术和评估方法研究,将生物多样性评估制度化,评估结果要即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并纳入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业绩评估指标体系。 社会参与机制保障。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融资、评估、研究等方面面向社会开放,引导、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实施能力保障。要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行政主管部门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应急监测和处理能力。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投入,加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以发挥数据资料的效率,减少重复和浪费。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等在人员、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建立广泛的联系和沟通。加强跨国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活动,拟订合作计划,定期交流信息。 |
|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
|
|
|
|
网站介绍 |
|
|
|
|
|
|
|
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