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装修,人们除了侧重关注家居的整体设计风格以外,最关心的莫过于装修费用了。低价格高品质,谁都想,可是我们要想在家庭装修上抠钱,也要抠得合理,看准合适的门道再抠,否则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一点儿不省不说,还会“迫使”装修公司偷工减料,影响装修质量。装修合同是合理抠钱的第一门道,我们只要做足了一些有关于装修合同知识和省钱技巧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装修最重要的环节——合同预算上大省一笔,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省钱。
一、提高自身防范技能
专家提醒:无论是挑选装修公司还是选择家居建材,不要只听一家之言,如果有时间最好到邻近小区的装修现场转一转,俗话说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无论是口耳相传了解信息,还是到现场勘察,目的都不外乎通过信息汇总、对比,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找装修公司咨询,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因为在家庭装修时,难免会存在部分不正规的装修公司有故意瞒报、恶意增项等行为出现,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算超出预算支出,因此消费者也不能忽视自身把关,补修内功,多听、多问、多学、多走动,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防骗技能。老人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通过学习,虽然消费者不可能达到专业的水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和专业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于涉及内容繁多的装修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学习?专家建议:可以从装修工艺入手,装修分为水、电、瓦、木、油这几个工种,而房子装修涉及每个工种的项目也无外乎固定几类,消费者可以自行列出提纲,然后据此多渠道搜集相关知识即可。
二、避开设计师“口才营销” 设计经验很重要
无论是负责装修的施工人士还是设计师本身,大家都认为前期和设计师的沟通非常重要。设计师王先生坦言:“家庭装修的造价跟设计师有关”。一个家庭的装修工程,大到工程造价,小到诸如瓷砖缝隙的规整程度,直至后期实景效果是否与前期构想一致,关键都在于和设计师的沟通。
同时他也提醒消费者,业主和装修公司在前期沟通时,要注意避免有些设计师的“口才营销”。签订合同后,施工阶段出现的工艺修正、测量尺寸误差等相当一部分跟设计师的工作年限、经验等密切相关。经验多,做工年限长的设计师对于工艺、报价的了解会非常到位,相应的,他们出具的报价单和对工艺的描述也非常准确。
有的设计师避免和客户细谈具体项目。以做客厅背景墙为例,设计师只是笼统地描述只需要一个方盒子中间加一点点缀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效果客户却看不到,而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前期造型细节没有最终确定,后期施工如果改变,工程造价的出入也会很大。
三、装修合同页码繁多 外聘军师把关
家庭装修签订的合同文本,除了主合同,根据每家装修公司的具体情况还包含一系列相关附件,大概有30--40页。这么多的页码对于既不熟悉合同语言阅读模式,又对装修施工不甚精通的消费者来说,充分读透的确不是易事,很多消费者没有时间、精力和辨别能力来阅读合同。对此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许国忠副秘书长提出建议消费者寻找第三方的意见。
许国忠说,目前能够充当第三方的有如下两种:一个是现在社会上随着行业分工细致,分离出来的专业行业从业人员,比如监理;另一个是市场上大型的装修市场,比如集美等的行业合同认证,也就是第三方认证。
那么,业主外聘军师来做第三方把关,装修公司或是设计师又愿不愿意呢?是否会持不配合的态度呢?相关设计师表示,其实,他们也很希望业主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因为有些业主对装修比较“盲目”,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有了专业的军师代表业主谈判,能使三方的沟通更加容易进行。
第三方的职责:审视合同是否是原版合同,有无明显“猫腻”,双方是否属于自愿签订,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给业主和装修公司,确保双方在公平前提下实现合同的公正性。
|